(二)、系统布局,合理运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
1、坐北朝南是传统风水理论的建筑原则之一
易占学上说,南面草木繁茂,阳气充足,朝南而称王是至高无上的方位。将建筑朝南向布置,能通风采光避北风,可以更好地满足内部空间要求。其次室内环境空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空气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流动,凡是藏污纳垢的角落最终都会演变成室内污染源,进而殃及家人健康。比如浴室,为节省装修费用购买的廉价瓷砖、洁具,表面布满气眼和颗粒,在长时间通风不良、温热潮湿的环境下,就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这些霉变随着气流散布,致使整个房间都受到污染。因格局不当而造成的通风问题就可能是原因之一。此外,居室里的家具、音响、煤气灶,以及墙、门窗都能形成居室小气候。居室里存在的温差可以促使室内的空气流动,这股流动的空气既可带来外界清新的氧气,也可将室内残存的有害气体弥散开来,装着脏鞋子的鞋柜,通风不畅的衣柜等,这些家具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处在这个空间里的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空间是有生命的,设计师应对相关空间元素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以满足室内的湿度、温度、采光等要求。一般来说,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室内空间布局的实用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功能、形式和技术达到总体协调,以体现形式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精神品质的追求。
2、注重自然通风
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是建筑技术史上的一项重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从被动地适应自然气候发展到主动地控制建筑微气候。但空调技术也有其负面的影响,对空调的过分依赖和不加限制地滥用,是造成当今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原因。建筑大师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就不提倡使用空调,指出空调技术的弊端。空调所产生的恒温环境使得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而且空调技术在解决了建筑恒温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如污染等其他的问题。因此,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设计普遍采用的一项比较成熟和廉价的技术措施。采用自然通风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空调制冷系统。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达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这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

图6 西安四合院
地域性生态环境建筑必然有其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地方,否则也不会有生命力发展至今,如南方民居与北方民居的最大差别就是源于两者分别适应不同气候条件。我国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结合不同气候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自然通风方式,特别是传统民居中的大小院落起着通风聚气的作用,都是值得借鉴的榜样。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四水归堂”式民居,天井较小,作排水通风采光之用。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四合院最为典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庭院方正,利于冬季多纳阳光。北方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
3、应用自然光
在建筑中使用自然光有着漫长的历史。勒· 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的郎香教堂,路易斯· 康(Louis Kahn) 的金贝尔美术馆、埃罗· 沙里宁(Ero Saarinen) 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小教堂、菲利普· 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的水晶教堂、安藤忠雄(Tadao Ando)的光的教堂、诺曼· 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柏林国会大厦等,均充分利用了自然阳光的特性,塑造出一种神圣、脱俗的室内空间氛围,在建筑用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理查德· 罗杰斯 (Richard Rogers)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照明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多种可能。自然光线的引入,除了可以创造空间氛围外,还可以满足室内的照明,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工照明。依靠自然光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能够增强室内空间的自然感。“有机建筑”的思想就是强调建筑内部的自然观,强调接近自然,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
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室内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满足室内的采光通要求。这不仅为室内设计增加了新内容,而且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