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朱翌友:公共建筑并非必然成为“经济傀儡”
发布时间: 2010-07-06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CCDI公共建筑事业部总建筑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好的建筑师应主动把脉经济规律

建筑与经济不是傀儡的关系,由于现阶段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过于强势,因此在建筑圈或者大众媒体上就有一个误区,即总是把经济看做建筑的一个负面因素与制约因素,认为经济利益的主导使得很多公共建筑过于浮躁而失去了人文关照,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作为建筑师必须明白,无论如何负面的看或者逃避经济因素,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房子是要改起来的也是由成本的而且要有收益,如果想绕开这些经济诉求去实践建筑理念,那么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最终自己被绕开,因为开发商可以去找别的设计师,最终用经济的方式去实践。所以,作为一个负责的设计师,不仅不应该想办法绕开,而是应该去正面的认识经济因素,研究经济形态,因为懂就能够影响开发商进而将自己的建筑理念合理融合实施,而不懂就会成为傀儡,只能由开发商牵着鼻子走。

慈溪文化中心 如何将文化与商业恰当结合是朱翌友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图片来源:艾侠blog)

以商业建筑为例,同样是商业建筑,国内就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北京CBD区域的大型商场写字楼,以及全国各地正在做的经济开发区等,高密度无生态的区域毫无人文关照可言,宜居性与舒适度都极差,但是香港、东京,同样是亚洲密集城市,商业化很高,但是他们的商业建筑就做的很好,成为标杆,经济效益也很好,排除其他因素,单从建筑师的角度讲,正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建筑师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把握非常准确,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建筑师一点都不会回避经济问题,而是积极参与表达看法,而国内设计师在这方面相比就有很大差距,因此,我更提倡一个好的建筑师、负责任的建筑师应该将眼界放宽些,对于公共建筑所必须承担的经济因素甚至政治因素要去积极的回应,而不应该把建筑看作是一个附庸的“傀儡”,缺少对于环境、对于人文理念的关照。

公共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标新立异,好的公共建筑应该充分表达出对环境的尊重,包括城市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还有当地市场环境,建筑师应该理性的把这些因素,以此为基础进行推导,推导出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不用去刻意的雕饰,反映某些复杂的意愿,当尊重表达的足够到位时,一个公共建筑通常就会很精彩。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