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纳托·罗西
中国的建筑市场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在诸多一二线城市,外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比比皆是。“老外”们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离开,很少有人真正扎根在这片充满多元文化交融与矛盾的土地上。一次机遇上的巧合,让记者走近了一位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0年的意大利设计师——雷纳托•罗西(Renato Russi)。
雷纳托·罗西(Renato Russi)简介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建筑系博士,其导师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和杜比尼(G.Dubbini)。
雷纳托•罗西于1991年在意大利创立了A.R.R. INTERNATIONAL建筑师事务所。
1999年,罗西教授首次来到中国,曾先后在清华大学与同济大学以及相关建筑学院担任客作教授,讲授其设计作品与建筑理念。
2000年再次来到中国,在香港成立了分公司。2003年在上海成立了《A.R.R. INTERNATIONAL建筑师事务所——上海意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意美建筑设计事务所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设计师,即便他们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地方,也能紧密合作。
2000年以来,事务所的项目覆盖中国的许多重要城市,设计范围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家当地重要设计院都有着紧密合作。
在中国,对于建筑,需要深刻理解中国市场、人们的生活以及中国的新城市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罗西教授曾说过:“在每个项目上我通常都会思考如何能让它给人们和城市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项目完成后,我们做到了……”
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罗西先生对中国的建筑和城市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这,也许正代表了一部分外国设计师眼中的中国。
畅言网:据我们了解,您在中国已经工作生活了十年,可以说这十多年里中国的城市建设速度是非常快的。请您谈谈您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切身感触。
罗西:这十年中,我走遍了全中国大概四十个城市。中国最大的优点是行政部门执行力非常强,决定了什么就能顺利地贯彻下去,这是中国和欧洲政府部门的一大差别。特别是近几年的北京、上海,奥运会和世博会的顺利举办,令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公共交通系统、建筑节能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进步。
畅言网:您今天下午刚刚离开上海,现在来到了北京,能否请您比较一下这两座城市?
罗西:我曾经在北京生活过3年,当时住在朝阳区。我觉得北京和上海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北京具有古老的文化历史,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度比较高;但与此同时,北京人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也是很高的,对一些当代风格的建筑色彩和形式比较能够接受。而上海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建筑体系更工业化。
我在北京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在意大利生活过16年的姓林的中国朋友,他是第一个向我介绍中国文化的人;后来到上海之后,我也认识了一位同样讲意大利语讲得很好的朋友,从他那里我也对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所了解。我自己在和北京公司、上海公司的员工的接触中感觉,中国文化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区别。
畅言网:您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最喜欢哪里?
罗西:这很难说。我走过中国四十个城市,感觉它们的差别并不大。因为所有城市都在像北京、上海、重庆、杭州这样的大城市看齐,甚至人口只有几十、上百万的城市,也谋求向一线大型城市的方向发展。令我印象最深的基本都是一些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因为一直在努力模仿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所以看上去反而相差无几,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个人更喜欢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得比较好的一些城市,像昆明、苏州、杭州,当然这里面不包括上海(笑)。
畅言网:您对目前中国建筑文化发展有怎样看法?
罗西:我在中国这些年,一直是关注中国的建筑多于关注中国建筑师。我感觉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多都是拷贝欧美专业杂志上的设计,很少看到中国的建筑师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把其中一些元素提取运用到现代建筑里面。但是应甲方要求,我却在中国尝试过将一些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尤其是意大利建筑风格融合到设计中。
我觉得目前在中国,将中外建筑文化结合应用得最好的建筑是上海的金茂大厦,它以中国古塔为原型,出色地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
畅言网:您是否记得您在中国做的第一个项目?陌生的工作环境是否给您造成了困难?
罗西:我在中国的事业始于两个项目:其中之一是经一个朋友介绍,负责北京CBD一个住宅项目的室内设计部分;同时,我还承担了广西柳州一个联排别墅群(townhouse)设计工作。当然,一开始最大的问题就是言语不通,当时我的英文很糟糕——就连现在也很差,尽管已经过了十年(笑)。幸好当时我和我的中国朋友林先生总是形影不离,这个问题才得意解决。北京的室内设计项目还比较顺利,不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造成困难。但柳州因为地处中国南方,大部分人都比较相信风水,所以施工方式、流程等和欧洲是非常不同的,这让我有些不太习惯。
畅言网:到目前为止,您在中国最满意的项目有哪些?
罗西:我在中国参与了很多项目,大部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没有建成。基本上我最满意的项目有3个:一个是浙江平海大厦,一个是正在是建设中浙江烟草的香溢大厦,还有一个是内蒙古锡林浩特的一个新区规划,这3个项目令我感觉到甲方对设计师的尊重。

罗西作品:杭州临平酒店

罗西作品:浦东休闲园

罗西作品:内蒙古锡林浩特新区规划
畅言网:意大利的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是很多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非常向往的地方。您对想要去意大利留学的学生有何建议?
罗西:意大利和中国一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意大利就等于古典。但实际上,意大利在现代产业,比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时尚设计等方面也都非常擅长。
在意大利,不同的城市有不容的发展侧重面。米兰和佛罗伦萨的工业设计和时尚设计比较成熟;但谈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罗马、威尼斯这些南部城市发展得相对更好些。
中国学生到意大利留学,语言将是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意大利人普遍不擅长英语;此外,要决定好自己的学习方向,因为意大利每座城市、每所大学擅长的设计方向都是不同的,留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学习、研究方向作出选择。
畅言网:您对目前业内普遍关注的低碳、绿色建筑有何见解?
罗西:当然,现在低碳、绿色理念在建筑行业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热门。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美国等大国,政府部门在这个话题上通常说得多而做得比较少。但是在欧洲,可能是国家比较小的缘故,政府提出的措施能够很快地得以实施。
我认为,绿色建筑的普及推广有三个关键点:谁提出这个理念,谁来计划如何实施,以及谁能够具体地落实它。据我所知,中国差不多在三年前才提出了建筑节能、低碳的一些细则。在这一领域,中国还很年轻。
要真正贯彻绿色建筑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在建造一幢新建筑的时候,不仅仅靠一些垂直绿化等外在手段去表现低碳环保的设计意图,而是从建材、保温层这些建筑内部最基本的元素着手,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节能要求。这才是最实际的方式。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单位还是建设单位,都要在投资、施工等方面真正贯彻低碳、绿色要求,才能让整个建筑达成最良好的节能效果。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以我在上海的见闻,有些建筑虽然仅仅使用了5年,看起来已经“老”得像20岁了。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建筑所能产生的利益上,他们应该多关注的是建筑本身。
畅言网:最后是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在工作之余,您喜欢怎样的休闲方式?
罗西:这取决于个人时间是和谁一起过的。如果是我一个人在家休息,我喜欢用读书来放松和充实自己。如果是和朋友一起,我常会和的意大利朋友出去喝点红酒、聊聊天,或者在中国朋友的陪伴下到周边的城市走一走。不过大多数时间我还是会一个人在家里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