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建筑内庭景观设计应用手法研究
发布时间: 2010-10-14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美国马萨诸塞州某大厦内庭设有室内园林,室内景观为大厦主入口的过堂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背景。一块巨大的脚踏石将来客引入中心花园,使其置身于一副由卵石、游鱼和瀑布组成的画卷当中。在园林的修建过程中,使用一块块石头来为园圃和小溪定界,选用了山石与流水组合的方式,提炼自然界中的形式,又有所简化,舍掉了某些东西,强调了山石在水边的自然曲折形态,运用了形态的重组,突出了神似的效果。一条小溪欢快地蜿蜒穿行于树荫之下,与山石呼应的恰到好处。一面向南的落地幕墙既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日照,又以水道为界形成一种明暗色调的对比。同时,又使窗外的景与内部园林相互融合,浑然一体,颇给人天然之觉(见图4、5)。

图5

香港的港岛香格里拉酒店其超五星级的标准,使得在中厅的显著位置放置了大型的山石绿化景观,其设计将自然造型加以改造,创造新的艺术造型。通过特征被夸张、典型化,风格上显得浑圆厚重、大气。在整个布局上考虑到室内庭园的环境条件,力求设计的紧凑,尽可能留出大的空间作休闲散座区的布置。(见图6)

图6

某酒店大堂内山石的造型采用纵向层层叠加的做法,石块造型横向扁平并规整,呈近几何形,简洁有棱角,配有流水。这种山石造型更为符合酒店现代化的风格,与中厅壁面上竖向的简洁造型的壁挂极为相称(见图7)。

图7

三、提炼与抽象

无论是现存的古典假山还是现代假山,虽然是对自然的概括和提炼,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但造型却多数是具象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抽象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的综合凝炼,是相对具象而深入人心灵深处的艺术表现。经过抽象山水造型从具体的形态逐步过渡到反映设计者主观意识的高度形式化、概念化的形态,不再具有客观对象的具体属性和细部,但同具象造型一样,表达了所反映的物象的内在气质及个性。

抽象山水的创作,大多是出于与空间环境人工硬质环境的协调,同时又创造了别具一格、富有时代气息的山水景观。如贝聿铭近期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内的园林景观,突破了以往具象的山水园林,改为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其建筑风格更为接近。山石的形式经过抽象处理,形成了极具概念化的形态。山的形象不再采用传统的叠石掇山,高大的具象形式,而是将某块完整的石块雕琢成山的形象,有大有小,排列组合成山脉的走向,在色调上也进行了抽象处理,概括成灰色,与江南建筑的白墙非常协调。总体来说是小中见大。寥寥几块山石将山脉的神似突出了出来,通过抽象山水将江南园林的特征表现的恰到好处(见图8)。

图8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