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艺术建筑”的建筑艺术
发布时间: 2009-12-30   来源:畅言网archcy 
将东西方建筑文化合理融合,将给我们的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思路……

一提到“楼、堂、馆、所”这类公共建筑,有的建筑师就头脑发胀,总是把它们设计得高高大大,以彰显其宏伟的气魄,却完全忘记了建筑尺度与环境的和谐,也忘记了建筑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更忽视了建筑和本土文化的融合。这已经成为公共建筑设计中的通病。

这里谈到的两座馆所,恰恰体现了与一般概念相左的建筑观念,却是较成功的公共建筑设计。

一是贝聿铭先生留给故乡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这座被贝聿铭亲昵地称为“小女儿”的博物馆,既带着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的“保守”,又蕴含了现代建筑的高度理性,作为贝聿铭的“封刀之作”,无不体现出东方文化与西方后现代建筑的巧妙结合。

 苏州博物馆新馆,既不大也不高,大门向内微凹显得十分谦和,很有几分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它既要有气派,又要有邀人入内的感觉。”贝聿铭认为,“我记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大院,包括我儿时玩耍的狮子林,大多是高墙相围,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同时,游客一进大门就应感受到堂堂苏州博物馆的气派。”

事实上,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在新馆的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它也得到参观者的认同,因此它是成功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设计)

二是由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由于形状奇特,这个坐落在北京花家地的新建筑被人们戏称为“鲨鱼”。相比于望京近年来接连拔地而起的高楼,这条“鲨鱼”可谓“潜水甚深”,完全融入周遭的一片灰色建筑群之中。美术馆造型沉厚而稳重。它的外型由三块自由弧面架构而成,从刚性石材透出柔性的关怀。室内空间舒阔,展厅最大空间高度为10m;展厅内自然光与人造光混合使用,具有浓重的现代色彩。该馆建筑面积15,000m2,其中展厅面积5,205 m2,画库面积1,400 m2,报告厅面积485 m2,是目前国内最具国际化水准的新美术馆。该馆堪称精心设计加之精心施工的建筑珍品。它由上海建工承造,该馆曾获得“2008年工程建筑长城杯金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设计)

博物馆和美术馆是艺术品的集会之地,若馆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就能产生一种美妙的“共鸣”么?建筑师如果用一种不同凡俗的眼光审视这两座现代馆所,可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