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东西方建筑文化合理融合,将给我们的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思路……
苏州博物馆新馆,既不大也不高,大门向内微凹显得十分谦和,很有几分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它既要有气派,又要有邀人入内的感觉。”贝聿铭认为,“我记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大院,包括我儿时玩耍的狮子林,大多是高墙相围,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同时,游客一进大门就应感受到堂堂苏州博物馆的气派。”
二是由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由于形状奇特,这个坐落在北京花家地的新建筑被人们戏称为“鲨鱼”。相比于望京近年来接连拔地而起的高楼,这条“鲨鱼”可谓“潜水甚深”,完全融入周遭的一片灰色建筑群之中。美术馆造型沉厚而稳重。它的外型由三块自由弧面架构而成,从刚性石材透出柔性的关怀。室内空间舒阔,展厅最大空间高度为10m;展厅内自然光与人造光混合使用,具有浓重的现代色彩。该馆建筑面积15,000m2,其中展厅面积5,205 m2,画库面积1,400 m2,报告厅面积485 m2,是目前国内最具国际化水准的新美术馆。该馆堪称精心设计加之精心施工的建筑珍品。它由上海建工承造,该馆曾获得“2008年工程建筑长城杯金奖”。
博物馆和美术馆是艺术品的集会之地,若馆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就能产生一种美妙的“共鸣”么?建筑师如果用一种不同凡俗的眼光审视这两座现代馆所,可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