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自有风骨 坚持中寻求变通之路
发布时间: 2010-01-04   来源:畅言网archcy 
本土中青年建筑设计师所处的发展环境确实有许多无奈,但这种情况在日本等国家的建筑设计发展中也有类似的情形,正是这种过程才更需要我们去静心忍耐、冷静对待、不断积淀,也许这样的过程却恰恰能够成就更多有着中国风骨的建筑设计大师。

 

坚韧——骨子中对建筑设计的敬畏之心不可丢;

变通——在现实制约中用思想去调节矛盾找到出口;

过渡——淡然面对矛盾现实的掣肘 在过渡中沉淀;

自由——随性自然 始终保持自由通达的建筑灵魂;

“坚韧的抗衡,明智的寂寞,带着心上路,追求最自由的建筑灵魂。”

 张海龙语录

 在现阶段的本土建筑设计环境中,作为一名青年建筑设计师,有一种现实我们无法回避,即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提速进行的影响,本土建筑设计市场由甲方主导的现象非常突出,开发商经济利益与设计师风格追求之间的现实矛盾愈来愈突出,这使得成长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本土中青年设计师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游走多了一些困惑与无奈

贝聿铭先生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 诠释出中国建筑师的自有风骨(图片来源:百度)

 但事业还要继续,骨子里对建筑的崇拜与敬畏,又使得我从未考虑过离开这个理性与感性、逻辑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设计行业,我们渴望表达出本土新生代中青年建筑设计师开放中内敛、不羁中沉稳、张扬中传统的建筑风骨与建筑追求,作为新生代建筑师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与所有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期的70后、80后同龄人一样,个性开放、追求自由独立、不太喜欢任由思想随波逐流,这样的性格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而言,有种自然天成,恰好就该停在建筑的世界中的感觉。

与同龄人一样,现在的年纪已到“而立之年”,但是因为做了建筑这一行,我却总是感觉到自己停不下来,总在思考着更为复杂的问题,与所有的建筑设计师一样,心中总有一些关于建筑的事情让我停不了思考,好像有点跟自己较劲。

在建筑设计领域,一个能够出师、成型的大设计家,需要至少20年到30年的积累与锤炼,一般在欧美等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比较系统的地域,真正的设计大家一般都是60岁之后才会完全独当一面。

 与国外建筑设计师所处环境相比,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条件的制约,在本土,中青年设计师面临着一些非常尴尬与无奈的局面:积淀并不深厚,但由于整个大环境经济快速发展,本土中青年建筑师又不得不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在工作中常常会感到仓促,一边有着对建筑设计的崇拜与坚持;一边又屡屡需要向合作方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妥协;

用80后的经典语录点评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就是经常感到郁闷,很纠结,很分裂。但对建筑本质的追求我却从来不敢丢弃,这点也是很多本土青年建筑设计师一个共通的特点,即思维跳跃与尊重传统的“矛盾结合”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行业发展有所偏差,市场发展很成熟,但是相应的体制及建筑资源的开放与灵活变通却仍有较大限制;尽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变通,但相应的成本就会上升,无论对设计师还是合作方的精力与资源都将形成一种内耗。”

 本土中青年建筑设计师所处的发展环境确实有许多无奈,但这种情况在日本等国家的建筑设计发展中也有类似的情形,正是这种过程才更需要我们去静心忍耐、冷静对待、不断积淀,也许这样的过程却恰恰能够成就更多有着中国风骨的建筑设计大师。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