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探访百年大院:朱家庄园
发布时间: 2010-05-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位于武安市淑村镇淑村的朱家庄园,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晚清至民国建筑群。它历尽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朱家的兴衰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家百年大院———朱家庄园,感受它的建筑风格、文化魅力和传奇故事。

朱家庄园位于淑村镇淑村西南角,是一处城堡式的古建筑群。庄园南北长15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大小14座院落,房屋400余间,至今保存完好。提起朱家庄园和朱家所经营的买卖商号,方圆几百里无人不知。庄园形成于光绪初年,大规模扩建是在晚清至民国初年。庄园的主人名叫朱文义(又叫朱文有),靠经商发家,创办商号“和盛恒”,买卖商号遍及华北内蒙,是武安在晚清至民国的首富。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北至包头张家口,南至磁州彰德府(今安阳),商号买卖钱财多,武安淑村朱文有。”

与大多数北方民居一样,受封建封闭思想和战乱防御的影响,朱家庄园的特点之一是城堡式格局。庄园北临大街闹市,不设正门,自西向东有三座院落,这三座院落的门楼不高,但是建筑装饰比较精美。东数第一和第二座院落的门楼造型均是中国北方民居传统的翘檐抱厦式,青石五阶带坡石,高门槛,宽门框,两座院大门尺寸定制有所不同。东数第三座院落门楼的立柱砖雕和拱券式门洞造型带有明显的西方罗马式建筑特点。这种把西洋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北方民居门楼造型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别具特色。其中西合璧的门楼造型与主人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有很大关系。

由于朱家以经营商号买卖为主,来往的客商多,这三座院落西面的一座就相当于商会会馆,在此接待客人,商谈买卖。如果客商当天不走,也可以在此吃饭住宿。房间内装饰豪华精美,客人的饮食起居,专门有人伺候,服务水平相当于现代的五星级大酒店,而且全部是免费的,据说这一招为朱家引来了无数的客商,使朱家的买卖越做越大。此院东临一条小巷,名叫朱家巷(现在叫长寿巷),东南角设一门,拱券式门洞,门不高,上有一砖雕牌匾,用朱砂书写“治安门”三个大字,落款是民国三年,据说这三个大字出自名家之手,门楼上有垛口和枪眼。进入此门左拐便是二门,二门高大威严,宽大厚实,上有箭楼,设瞭望窗和枪眼。箭楼上又有两米高的拦马,起防护作用。西面设一门,与东南面的二门一样,方便车马和人出入,正南有一门,从地面算起大约有八米高,此门是整个庄园建筑的最高点,仅门槛距地面就有两米高,是不走人的,上有箭楼,设有瞭望窗和枪眼,门上有一精美砖雕匾额,上书“人杰地灵”四个大字,也是出自名家之手,据说是朱家花二十两白银求得,每个字值五两白银之多,从这一点看,可见朱家对文化品位的追求。

整个庄园的外围四周,全部是六米高的墙体,上面设有青砖和灰瓦组成精美别致图案的三尺高的拦马。每当夜幕降临,四面的大门一拴,看家护院的荷枪实弹在房屋上巡逻,可见防御功能之完备,从朱家发迹至解放前的五十多年里,由于世道不稳,战乱频繁,土匪响马,杂牌军队,甚至包括装备精良的奉军,知道朱家的富裕,多次来抢劫,朱家凭借坚固高大的墙体,众多的家丁,装备精良的武器,使抢劫者没有一次能得手与成功。

据说朱家光看家护院的就有20多人,而且都受过严格的武功和枪械训练,又有三个著名的镖师,除了看家护院外,还经常外出护镖。朱家每年仅用以防卫的白银就有三百两之多。

从北侧一个院落沿楼梯登上庄园的屋顶,向南望去可以看到一个个院落,整齐排列,如建筑的几何平面图一样,线条分明,屋顶外侧用青砖灰瓦组合成不同的精美图案,之间还有砖道相连,院落之间有过街楼相连,从屋顶可以下到任何一个院落之中,而院落下边又有暗道可以从这家走到那家。这一巧妙的设计是借鉴了大社镇何家大院的建筑特点(朱家是与何家联姻后发迹的)。整个庄园大小十四座院落建筑风格无一雷同。

在庄园的西门和南门里面,有一个东西长25米,南北宽20米的小广场,平时是小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所,也是庄园内的人们吃饭、纳凉、交流新闻的场所。每到逢年过节,朱家的红白喜事,在这里搭台唱戏,增加了封闭幽深院落的文化娱乐氛围,以及人与人之间亲近和谐的韵味。

综观整个庄园内的建筑,高大的房屋显得庄严威武,富足气派。小巧的院落显得清雅别致,温馨舒适,再加上镶嵌在建筑物上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以及寓意吉祥的匾额刻绘,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以及渗透着商业气息的文字与警句,处处体现了建造者对建筑物与自身文化修养和所经营事业的巧妙结合。比如朱家庄园的北部一个院子(现在是淑村村民委员会),几乎所有的门窗花檐上都雕刻有处事哲理的词句,东房是:“道载”、“存养省察”、“遗经”;西房是:“看道”、“气交应候”、“流行”;北房是:“敦厚”、“广大精微”、“崇礼”……如此众多的理教,每天都和主人打着照面,时时提醒告诫着主人和子孙们不要忘记做人的标准和道理。传说朱家遵循礼义,治家严谨,生活节俭,虽身为财主,也是以小米、玉米为主食,遇到逢年过节和初一十五才吃一顿“白米饭”。但在待客上毫不吝啬,这是朱家以诚待人经商发家的一大诀窍。

朱家大院内部没有过分的雕饰,但在细微之处也可见其匠心。院内的植物配栽渗透了文化内涵,如北边临街的第二座院落栽有海棠树,其寓意是喜迎各路宾朋好友和买卖客商,再配以出自名家之笔的书法题字,无不透着高雅别致以及丰富的文化修养与商业气息。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