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推进城镇化:理想在上 现实在下?
发布时间: 2010-02-01   来源:网友Simeon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下:现实的多边形

当然大家也并没有盲目乐观,这几年一路走来,“任何事情都很难一帆风顺”已成为一个规律。

众所周知,节能减排其实不是第一次提了,政策的倾斜比如补贴等等也都已在执行,但为什么还能成为一件艰难的事呢?

节能到底有多难?(图片来源:百度)

新疆某地产公司的王经理算了这样一笔账:他在新疆库尔勒的开发项目按照国家规定,自愿选择了一些减排节能的建筑标准,每平方米成本多出大约10%,国家补贴200多元,房价是3000多元,略亏一点,但是有了绿色的概念,房子在销售时就受到了购房者的欢迎,“这个,我们是愿意的。”不过后边的事情他就不乐意了———这笔钱太难拿了———从申请到审批,没个一年下不来,光红印章就得盖30多个,而且还得到建设部来办,一路花销不说,回到市里还要被某些部门提留一部分。“不瞒你说,领这200元的成本是300元。”所以提高补贴标准、简化手续,是王经理的心声。

“其实,”中国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院的梁境博士建议:“把这个补贴,直接优惠成减免税收,不就行了嘛。或者对那些不节能的征碳税,节能的不征,也是一种办法。还有银行贷款,我听说他们也有办法。”

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节能设备的也是一大块,象节能灯具、太阳能设备等等。国家都有明确的补贴标准,并且都直接补贴到了业主和用户。比如十多元甚至更贵一些的节能灯具,北京市民一元钱就可以买到,可惜的是,中间被有关人员截留然后再去倒卖的事情发生过不只一两起了。而没有被重视起来的是暖通设备,这个可以节省掉空调安装的成本、也就不会产生空调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华创瑞风公司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发明人是中国惟一的暖通院士江亿,却因为他们没有做足够的推广和较少的商业炒作,而每年只有国家20几万元的补助,不如一个最普通的高校科研项目。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标准是多年以前制订的,而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发展却是远远地快于应用。

尽管耐心地听着大家的抱怨,但薛世勇自己却没有,他说:“不论未来有多漫长,最重要的是开始做。”

而直接对接业主和开发商的,恰恰就是设计方,他们既要对业主晓之以理,还要做房地产商的工作。薛世勇觉得这是最难的,也恰恰是他引以为豪做得最好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