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低碳经济下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正逢其时
发布时间: 2010-03-26   来源:网友十年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产业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

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相关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技术导则先后出台,广西、江苏、重庆等地也陆续建立了地方标准,绿色建筑逐步从示范性阶段步入实际操作阶段。但是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标准往往偏重于对设计和建设过程的引导,使得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一方面,评估体系的设置主要以定性条款居多、量化数据较少,过多的主观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质量。另一方面,在标准设置上,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到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拓展。同时,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过分强调技术应用而缺乏对运行过程整体节能减排效果的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市场和公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盾安建筑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史勇认为,目前的评估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开发商反映,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细则所确定的标准过低。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这些标准很容易达到,往往是优秀的开发商与相对较差的开发商都被这些标准划在了一个水平,“鱼龙混杂”,不能真正做到“奖优罚劣”。而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节能减排起步较晚的地区来说,目前尚不具备按照统一标准推广的条件。当务之急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人文、地域环境等特征建立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低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

设计能力欠缺难以保证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所所长栗德祥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在方案推行前期就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综合理念,需要采暖、通风、采光、照明、材料等所谓“辅助多工种”提前参与,在此之下,建筑设计需要全新介入。而目前无论是设计体制还是设计人员资质,与绿色建筑设计要求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我国,由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标准过多强调技术和部件的应用,忽视了设计环节对技术部件的集成整合效应,造成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目标偏离。同时,现行的体制环境对绿色建筑设计重视不够,相应的绿色建筑节能生态设计体系尚未成熟,符合要求的设计师人才相当缺乏,设计能力较为落后,是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行的一大难题。在目前设计市场相当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设计师为了“抢业务”“赶任务”,往往没有充分的创作时间和空间去雕琢好作品,在生存压力下难免“粗制滥造”。一旦难以调动设计师去探索和研究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也就丧失了最为核心的要素。

因此,现阶段“大而全”的设计院模式需要改革,多工种分开的设计体制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相比之下,专业化的设计事务所更容易发挥专业化服务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改变设计机制和程序,实现绿色建筑精细化技术服务,有望取代“大而全”的设计院成为绿色建筑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