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德国汉堡市与上海结为姐妹城市。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汉堡之家”这座低能耗的生态建筑,作为永久保留建筑,这也是汉堡市为上海城市更好发展而提供的城市建筑样本。

“汉堡之家”外部实景图(图片来源:百度)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汉堡之家”有两个方面最值得借鉴。
首先,是素混凝土的墙面回归建筑的本源。上海建筑市场已经成为境外设计师的秀场,作为反映各国最高科技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在“汉堡之家”看到的是一种更质朴更纯粹的建筑样式。
据了解,“汉堡之家”的室内墙面没有粉刷层,保留了素混凝土原始纯粹的面貌。混凝土那种粗糙的质感,凝固了建筑质朴的本源。
通过“汉堡之家”方正的建筑,室内纯混凝土的设计,让人体会到了建筑材料本身的质感。选择素混凝土,节省、避免了开采石材时对自然造成的人为破坏;水泥就地取材和搅拌成混凝土品,也减少了在运输过程当中对能源造成的浪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
对比大量玻璃幕墙、大理石贴面的建筑,“汉堡之家”以素混凝土内饰为启示,创造出了更自然更质朴、对环境更协调、内敛的建筑。
第二点是作为楼下办公、楼上生活的样板。
在3500㎡的“汉堡之家”里呈现给观众一个样板区,就是上班和居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生活模式。钟摆式生活工作方式导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加剧,市民的幸福指数下降。
上海的交通压力很大,重要原因就是上海生活区与工作区的隔离。飙升的房价导致年轻的白领们不得不选择工作在市中心,居住在城郊外。据了解,目前上海的白领平均每天花在上下班上的时间要达80分钟。
“汉堡之家”在一栋建筑中实现办公、居住的融合,是它在设计之初就周密考虑并精心设计。这栋大楼的“商用”部分要满足办公居住的条件,“民用”部分则要满足生活所需;一边要做成工作格子间,另一边卫浴、厨房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都市,这类商住混合房或将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