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冰城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城市化发展中如何生存
发布时间: 2010-03-0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支点——即中国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无论是作为哈尔滨历史街区的文化板块,还是作为哈尔滨商市繁华的历史象征,中华巴洛克都功不可没。

自2008年以来,中华巴洛克一期保护街区的闲置与落寞,是在大手笔修复和保护之后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规划者最不愿看到的场景。在二期改造启动之即,我们将曾经参与或正在关注中华巴洛克一、二期保护开发的专家、学者、官员的观点拿出来“亮相”,以期这个典型的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的讨论,能为哈尔滨市探索名城保护、挖掘大项目建设“文化节点”出一份力。

保证建筑历史价值的原真性

北京新都市整体规划设计院院长孙成仁:要充分认识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的历史价值,保证判断不失误是改造的前提。参与改造的管理者、设计者和建设者一定要端正一个态度———我们只是历史遗产的托管人,而不是主宰者,保护与开发中一定要保证建筑历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原真性。

品牌还要有载体支撑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晶:中华巴洛克已经有了形,但缺少内容,可以说目前的闲置是一种资源浪费。从旅游经济角度看,不能只让游客来看建筑外墙,要有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环境。中华巴洛克应当尝试恢复老道外前店后厂式的商市内容,如食品制作、民俗展演,最好游客能参与、体验,这是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积极整理商业业态

道外区招商局局长杨文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的,就是积极整理商业业态,让一、二期街区保持可持续性,将它们成功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和经济功能区。作为执行部门,我们有信心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存,让它发挥最大效益。

“一期”为“二期”做样板

哈尔滨市专顾委委员、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李德滨:中华巴洛克一期保护街区的撂荒,其实是个定位问题。现在二期工程又要腾迁了,一期要为二期做一个好样板。我们花那么多钱、投入那么多精力修复改造,就是要通过努力,给这座城市留下一些能荫及子孙、原汁原味的文化遗存。我认为,必须先把一期的商业开发定位好,把一期做大、做好,让商市回归。

倾听真实“诉说

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晓丽: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拆了“真古董”,建造“假古董”。应采取分类保护原则,进行评估之后再确定哪个要保留哪个要拆除。应把道外中华巴洛克在这几个街区发展的历史整体保留和展示出来,应该通过那里的居民和民居,讲述和反映出这段历史。

原汁原味的吆喝声

哈尔滨市政府特邀信息员、高级经济师王清海:我们一直推崇藏富于民、依靠群众。老道外是一个多元文化聚兴的地区,是几代商人带动起来的老城埠。原住民对中华巴洛克的留恋,其实是一种“生产力”,可以把迁走的“老字号”请回来,把在腾迁中解体的“老号”再恢复起来,让老道外原汁原味的吆喝声,在中华巴洛克上空回响。

老道外“情结”

哈尔滨市专顾委委员、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董鸿扬:道外有个传统,各种老字号云集,是历史上哈尔滨市人脉聚兴之地。中华巴洛克建筑里的人走了,文化就无法传承。哈尔滨人都有“老道外情结”,这种情结正来自于商市文化,这种传统如果失去很可惜。

放大道外市井特色

哈工大建筑计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邹广天:中华巴洛克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这里不仅仅涉及建筑修复的问题,还有文化遗产保护、业态复苏、消费者认同等一系列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位于道外区,道外区完全可以借此之利,“放大”道外市井特色。当然,这不是返古,既要传承历史,又适合于现代经营。

部分城市名城保护措施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安徽省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申报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各地管理科学,古城、古街、古村落不仅得到有效修缮和保护,而且带动了当地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上海新天地”石库门再生了上海里弄形态。“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以中西合璧、新旧结合的海派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融为一体,创建了既反映传统风貌,又具备现代化功能设施的大都会商业旅游景点。

为再现水乡同里的古桥文化,同里的任何保护与开发必须以规划为前提,任何规划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修复古建筑过程中,同里力求“修旧如旧,整旧如古”,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与理念在同里得到了标本式的展示。在对一些仅存框架古建筑的修复和开发上,同里更是注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创作”,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内部融入现代元素。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