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对历史建筑进行商业化运作 伤害会不会很大?
发布时间: 2010-02-0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今天的人如何做建筑

将年事已高的历史建筑交给非营利机构,进行社会企业的商业化运作,对历史建筑的伤害会不会很大?是否会因为人为的使用,非但没有有效保护,反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上世纪未被拆除前的利舞台(图片来源:百度)

老建筑的红尘往事

在香港发展局提供给南都周刊记者的书面采访回复中,详细阐述了此项计划对于申请者的五个评选标准,分别是如何能彰显建筑的历史价值、保育文物建筑方面的建议、如何使社会大众受惠、财务可行性及组织、管理能力、相关经验等。其中,彰显历史价值、对文物建筑的保育两项位于首二位。

外界普遍存有一个疑虑:将这些年事已高的历史建筑交给非营利机构,进行社会企业的商业化运作,对历史建筑的伤害会不会很大?是否会因为人为的使用,非但没有有效保护,反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调查中发现,尽管评选结果引发一众波澜,但对于政府的这项举措本身,或许是出于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也或者是其它因素,大多数香港人都是持支持和认可的态度。

《亚洲周刊》特约评论员胡恩威指出,关于历史建筑的保育方法,这其实是一个很深奥很复杂的建筑学问题,国际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也有众多流派,香港政府的此举只是众多流派中的一种。“将老建筑拿出来使用,肯定会有伤害,但总比拆了好”。

 在过去几十年里,香港许多老旧建筑也没有逃脱伴随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被拆命运。由于香港老建筑往往是私人所有,当家道衰落无力承担维修费用,或者在房地产发展浪潮中地价高涨等各种因素,老建筑都有可能被房地产商拆除重建成高楼大厦。这样的例子在香港很多,比如铜锣湾的利舞台广场,这里原本是利希慎家族在上世纪20年代购入利园山地皮后兴建,设计以西式为主,糅合东方特色,是香港首间类似设计,也是当时唯一一间既可上演粤剧,也可放映电影的戏院。上世纪90年代,香港地价起飞,利氏家族考虑拆卸利舞台以求更大经济效益。据说当时利氏家族曾向政府提出将利舞台作为历史建筑送给政府保管,但要以利舞台对面的一块地作为交换。政府没答应,利氏家族就把利舞台以4.5亿港元卖给了其旗下的希慎兴业,新主人将利舞台拆掉后重建了一幢三十多层高的大厦。利舞台70年的风华与沧桑,就此被埋葬。

责任编辑: 畅言网
private method `split' called for nil:NilClass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