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木亭模型隐含建筑精髓
发布时间: 2010-06-1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木亭主人文武双全

 阿斯塔那古墓群501号墓主人张怀寂,职位为大周故中散大夫,行茂州都督府司马,是高昌王国大将军张雄的儿子。史载张怀寂“雅善书剑,尤精草隶”。在他的墓室中,有三支毛笔模型、一个精致笔架,围棋盘一个,人物残绢画一片、小隶残片,可谓琴棋书画俱全,同时还有三支箭,四个车轮,预示文武双全。

在唐武周年间,高昌是一个郡县。当时的高昌县,90%人口是汉族,但只有地位显赫的高官才能建起有斗拱的中原特色建筑。张怀寂家族便是其中之一,为了延续身前的这种荣耀,也为了怀念远在中原的故里,他的墓中陪葬了大批具有中原特色的建筑模型。

张怀寂的墓室北壁龛中出土了大批建筑部件,有枓、拱、柱、斗子蜀柱等。将这些部件初步复原,便是木亭模型。此外,张怀寂的墓室中还出土了大约179件建筑零件,有柱子、华拱、大斗、人字拱、交手拱、拱、令拱、小圆柱、梁、直棱窗、栏杆以及14包不明建筑材料。试想,如果将这众多建筑部件全部归位复原,那么这座建筑该是怎样的辉煌,也许,它正是墓主人生前居住的房屋缩小版本呢。

在501号出土文物清单上,我们可以看到陪葬品仅俑类都无法数清,仪仗俑、伎乐俑、仕女俑、杂技俑、乐俑、舞俑、武士俑、马俑、官宦俑……黄绢墨绘白虎旗、黄绢墨绘鹰旗,还有金钱豹、金凤凰等动物俑。锦、绢、纱、绮、麻数量众多。从这样的随葬品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出,斗拱建筑在当时并不是一般普通百姓所能住得起的。

综观唐朝建筑,房基低矮,木柱粗短,屋顶平缓,硕大的斗拱占据了建筑最显眼的位置,把建筑结构的“筋骨”毫无遮拦地展露出来,木材的潜能被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年代里,斗拱一路向西,从西安的大明宫到西域的高昌、库车,最后直达波斯。在丝绸之路上,中原文化从东向西得以流传,中华文明从东到西亦步步传承。

链接:斗拱现身春秋时期

木结构古建斗拱设计(图片来源:百度)

在《论语·公冶长》中就曾有斗拱的记载,论语中曾提到“山节藻棁”。这里的“节”是斗拱,“藻”是水草纹,“棁”是梁上立着的短柱。就是累叠如山一样的斗拱和绘有水草纹的短柱。可见,早在春秋时期,斗拱便已出现。和许多建筑构件一样,斗拱最初是由于木结构建筑的实际需要才诞生的,它其实是柱子与梁架之间的过渡,主要作用就是扩大梁枋和柱头的接触面,从而加强梁架与柱头的联系,以承托中国建筑那高大厚重,出檐深远的屋顶。

今天,我们在许多仿古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密布于屋檐和平座回廊之下的斗拱,造型别致,一层一层地向外挑出,有的还用青绿色的油彩装饰。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