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现代化北京的城市设计特征——个西方人眼里的北京城
发布时间: 2010-02-0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三、 城市功能的再分配

自1949年起,北京城便应当能够担负起新的功能,而其它原有的一些功能则显得过时 了,这就必然导致城市空间设计结构上的一些变化。这一变化充分体现在城市比例的变化上和对城市功能及对社会活动进行重新地域分布的安排上。

例如,天安门广场被用来组织盛大的群众集会。广场四周建筑了象征中国人民权力的建筑物(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及一些重要的会议场所。过去为统治阶级所专有独享的一切现在则必须开放,象征着将中国社会截然划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围墙则必须加以推倒拆除。

沿着作为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的象征的宽广的长安大街,栉次鳞比的是体现城市诸多新功能的建筑大楼,如国际电讯大楼、中心电视台、中国民航公司的总部、民族饭店及民族文化宫、电报电话大楼、部队营房、火车站等。除此之外,尚有宾馆饭店、大型商场、国际俱乐部和外交人员公寓;随后还增建了一些国家部委机关的办公大楼和博物馆、医院等。

城市的商业功能则集中体现在原鞑城区,尤其是西单与王府井一带。

最初优先考虑的显然是发展工业生产和民居的建设,即发展工业和给予每一个居民以足够的可供居住的空间以及基本的舒适条件。在这方面涉及到一些空间比例的变化,因为工业生产要求巨大的厂房面积,而居民住在工厂四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单位经常占地面积庞大,而且往往在单位四面建设起为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一切设施、如住房、学校、社会福利设施、食品供给系统等。

大学也相应地采用企业单位的模式。大部分院校经过重新融合后被安置在城市的西北部地区,校园亦异常开阔。

改革开放的政策带动了各个方面的各种活动的展开,然而最为突出的当首推商业活动。

今天在空间答应的任何地方,商业功能似乎都在发挥作用。西单看来仍然是为北京人偏爱的商业区,但是人们也不无惊异地看到商贩们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增长。从最基本的街头摊点到装饰最为豪华的商场,他们无处不在,销售着五花八门的物品。

消费事业的发展(既有最新产品亦有更为传统的产品)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达到了近科疯狂的地步。消费活动充斥于北京的城市全景之中,伴随着各种色彩、各种气味和各种非凡的音响,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构成了城市风光的特征之一。然而,由于消费活动在人们非凡是年轻人心中激起来的对金钱的渴求,消费活动亦构成了城市已面临的某种危险之一。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