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陈愉庆:城市,应被她的子孙善待
发布时间: 2010-04-16   来源:网友阿曼达投稿 

“一座北京城陨落了,愿前车之鉴能使今日的人们警醒。那些哺育过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土地和城市,应该被她的子孙们善待;它是我们先人筚路褴褛的足迹,不珍惜自己历史的民族既没有情义,也没有尊严。连祖宗都不尊重的人,还不该被历史唾弃吗?”旅居海南的著名作家陈愉庆接受海南日报专访时,神情严肃地说。

作家陈愉庆在海口。 李再明 摄

一九六四年,著名规划大师陈占祥(中)与家人合影,前排左一为陈愉庆。

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资料图片)

沉郁笔墨

写人与城市命运

捧读陈愉庆新近出版的《多少往事烟雨中》,令人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梁陈方案》的不幸夭折而落泪。《梁陈方案》的主角之一陈占祥先生的女儿陈愉庆是一位胸襟开阔、深度理解人与城市命运的著名作家。她以作家的敏锐和良知为我们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人性档案和时代警醒。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旅居美国之前,陈愉庆和丈夫马大京就以“达理”为共用笔名,发表很多曾影响时代风气的小说和剧本,是中国文坛著名的夫妻作家,并屡获全国各种文学奖项。几年前,从美国归国的达理夫妇,选择旅居海口,在海甸岛上与海南文学同道一起生活和写作着,并以令人赞叹的新作重返文坛。

《多少往事烟雨中》是陈愉庆继新移民小说《美利坚,一个中国女人的战争》之后,再次引发热烈反响的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是陈愉庆“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此书在读者中不胫而走,被迅速传播着。

独为神州惜大师

在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大厅里,摆放着四尊石刻雕像,以纪念中国建筑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四位代表人物。他们是: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建筑师梁思成、杨廷宝,规划师陈占祥。陈愉庆就是陈占祥先生的爱女。

童年在父亲以及梁思成、林徽因、程应诠等一大批建筑师身边度过的陈愉庆,曾亲耳聆听他们动情描述古都北京规划的蓝图,慷慨评点巴黎、伦敦、莫斯科、列宁格勒规划的短长;林徽因娓娓述说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考察中国古建筑时风餐露宿的艰辛;父亲陈占祥笑谈他连续数月埋头苦读于剑桥图书馆,在饥肠辘辘中写出发表在著名英国《建筑评论》杂志上的论文《中国建筑理论》。

作为一代规划大师的女儿,这部关于城市和知识分子命运的书,其实早在动笔之初,就注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她所承载的内涵和价值,在当今和未来,都足以警醒世人,而它的文辞之美和思想深度,赋予这部带着心灵伤痛和责任感的著作感人至深的力量。陈愉庆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然而其书中不少篇章传达出有关城市研究与规划理念的大量专业知识和数据,足令专业人士称奇,也让一般读者大开眼界,而当中透露出来的道德力量和人生信仰,尤其让人深为感佩。

“童年的我曾兴奋地围着家中一张明式花梨木大餐桌团团转,目睹他们把一件件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模型排在大桌子上,热烈讨论每种设计的利弊得失。多少次争得面红耳赤,转瞬又笑逐颜开,云淡风清。有时半夜醒来,仍可看到客厅里灯火通明,不知父亲躬身在绘图板上赶制什么鸟瞰图、立面处理示意图之类。母亲默默陪坐在一旁织毛线,不时起身为父亲的茶杯里添着开水,递去一小碟他喜欢的核桃姜汁饼干。”陈愉庆轻声诉说中流露出对往昔美好岁月的怀想。

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里,陈愉庆积淀至今的伤痛和理性思考,终于诉诸文字,字字如秭归啼血,让人在带泪的阅读中,感受梁陈一代知识分子感人至深的人格力量,也为不可复得的老北京而痛心疾首。

陈愉庆说,记得好像是美国前总统卡特说过,我们有能力建无数座曼哈顿、纽约,但我们永远没有能力建第二个北京。一位看过北京旧城改造后的德国历史学家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曾经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你们也不会再有了。”

十七至十八世纪,北京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规划最科学,建筑成就最高的封建帝国首都。至今西方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中,北京古城规划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虽百年积弱,千年古都屡遭兵燹,遍体鳞伤,但承载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城市肌体尚存。新中国的襁褓时代,激情满怀的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等一批知识分子,曾坚信他们有能力让这座中国人引为自豪的古都重展芳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都市。

陈愉庆说,建国初期,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和任职北京建设局企划处处长的陈占祥正值盛年。五零年时梁思成先生四十九岁,我父亲三十四岁。同在欧美留学的背景,专业上的志同道合,使父亲与年长他十多岁的梁思成夫妇结成忘年之交,共同肩起了制定新北京规划的重任。

“1950年2月,梁思成、陈占祥联合上书《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那是父亲和梁思成先生联手通力打造《梁陈方案》的日子。这是两位受过完整系统西方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奉献给古都北京的一份未来发展的蓝图。”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清式营造则例》、《图像中国建筑史》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父亲留英八年,师从世界建筑大师贺尔福教授和‘大伦敦规划’主持人阿伯克隆贝爵士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完成了二战后英国南部伯根翰、邦莫斯等三座城市的区域规划。不满三十岁的中国人陈占祥成为英国皇家规划师学会的会员,这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陈愉庆回忆说。

一代大师梁思成与陈占祥们为了这个未遂的规划理想受尽折磨,坚韧不屈,也为后人留下一份难以复制的精神财富。1971年,梁思成先生抑郁而终,留下终身遗憾;陈占祥先生有幸活到2001年3月,安详地离开了他不离不弃的古都,离开他终身为之疾呼的理想事业。他的一生,壮志未酬,却获得了一个民族永久的纪念,并与一个伟大的城市同命运,共荣衰。

在《多少往事烟雨中》书中,陈愉庆用独特视角和生动的笔触,讲述了父辈的忠贞与悲苦,坚韧与彷徨,通篇传递的是一声浩叹,不仅为父亲,也为神州惜大师……

不忘前车之鉴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都城是文明的铸模。著名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有段著名论述:“……如果说在过去许多世代里,一些名都大邑,如巴比伦、雅典、巴格达、北京、巴黎和伦敦,都曾经成功地主导过他们各自国家民族历史的话,那首先是因为这些大都城都始终能够成功地代表各自民族的历史文化,并将其绝大部分留传给后世。”

对都城文化,老舍有绝妙描写:“……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智慧与心血建成的湖山、宫殿、寺宇、宅院、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合抱的古柏、倒垂的杨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花草,带着它最清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的歌剧…… ”

在多个场合,旅美作家陈愉庆都恳切表示,是海南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使她得以舒心、愉悦地生活和写作,感受这个热带海岛别样的风情和灵性。她尤其关注旅居地海口的城市发展和人的命运。她说,海口承载着这一方水土人文历史的重要内涵,刻写着海口人多年来的生命轨迹。她希望这部书能给人们一个提示,一个警醒:在建设新生活新城市的名义下,不要再糟蹋我们现有的文化遗产,不要让没有毁于战争和革命的古老城市,毁于没有科学规划的短视行为和轰隆而至的推土机……

陈占祥的女儿陈愉庆撰写的新书《多少往事烟雨中》,还原了梁思成、陈占祥为一个古都而奋争的如烟往事。

陈愉庆的父亲陈占祥当年和梁思成一起,发起了关于老北京保护的《梁陈方案》。它的诞生与夭折,最终影响了两个人的命运轨迹。两人关于新中国首都北京城建规划率性直言,导致了梁、陈二人日后坎坷的命运。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