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念
发布时间: 2010-05-2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建筑作品是靠建筑设计过程来体现的,怎样去评判建筑设计的优劣?怎样去描述建筑作品的社会价值呢?这是直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回答:满足社会需求,功能设计合理,造型新奇美观,符合业主要求――这无疑是必要的条件之一,然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建筑设计产品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来说有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大,建设和回收过程长的特点,良好的建筑设计产品,必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必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相反,不良的建筑设计产品,投入巨额资金长年得不到回收,更谈不上产生经济效益,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重视对建筑设计产品的优化,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就不仅仅是评判建筑设计产品的优劣尺度,而且是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优化建筑设计,合理控制投资和建设规模,是属于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论问题,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碰到的重要的不可回避的课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分离,许多国外专家指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相比,水平相当,不分上下,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落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他们很少去考虑降低工程造价而把它看成是与已无关的工程经济专业人员的职责"。方案阶段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的初设概算、施工图阶段的施工预算,工程竣工结算原本是我国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控制投资的必要程序和手段。而表现在现实中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本末倒置似乎已司空见惯。诚然造成这种畸形现象的原因是与整个建设项目建筑过程的各个环节分不开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控制工程造价要害在于施工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是控制工程最有效的手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分析、经济比较、效果评价正确处理设计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设计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真正体现出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念。

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要控制工程投资首先必须了解构成建筑物的哪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只有充分熟悉和把握这些因素的内容和数据才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分六个方面具体介绍建筑设计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一、 建筑物平面外形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一般来说建筑平面外形越简单,它的单位造价就越低。以相同的建筑面积为条件,依 单位造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建筑平面外形的顺序是正方形、矩形、L形、工字形,复杂不规则形。仅以矩形平面外形建筑物与相同面积大小的L型平面外形建筑物比较:L型建筑比矩形建筑的围护外墙增加了6.06%的工程数量,相应造成施工放线的费用增加了40%;土方开挖的费用增加了18%;散水费用增加了4%;屋面费用增加了2%;就整幢建筑物而言单位造价增加约5%左右。以北京地区的高层普通住宅为例,单位造价按1800元/平方米计算,则相应增加单位造价1800元/平方米x 5%=90元/平方米,设计一座6.0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由于平面外形的变化造成了费用增加为60000平方米 x 1800元/平方米 x 5%=540万元,假如是几十万平方米建筑的住宅小区相应投资无形中增加了几千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以满足建筑功能为前题,充分注重建筑平面外形的简洁设计,会在降低工程造价上起到相当巨大的作用。

二、 建筑物层高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建筑物的层高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题下应尽可能降低,因为在相同建筑面积的条 件下,受到层高变化影响的主要项目是外墙、内墙、墙体饰面等,由于层高的增加还要由此引起相关项目的变化:如整体建筑高度加大其基础设计随荷载的加大而增加,外墙、内墙等垂直承重及分隔构件的增加,垂直构件的抹灰装饰量增加;采暖、卫生、空调、电气,垂直管道及管径的增加;因空间体积加大而造成的水、暖、电、空调设备容量的增加;墙体脚手架及水、暖、电空调安装脚手架的增加;垂直构件的模板数量的增加等等,从而造成了工程总造价的增加。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综合测算建筑层高每增加10cm,相应造成建筑造价增加2~3%左右。如某综合楼原设计层高为3.3m,建筑面积78620平方米,设计概算为38230万元。批准投资为37200万元,资金缺口1030万元。重新组织设计后,将原层高由3.3m降为3.2m, 改变设计后的设计概算在原概算投资的基础上垂直构件及装修部分的造价降低了770万元。水、暖、电、空调安装等部分的造价降低了280万元,合计降低造价770+280=1050万元,使该建设项目在批准的投资计划之内,得以实施。当然不同建设规模,不同装修档次,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其层高的降低与造价的降低比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合理降低层高必然会降低建筑造价的答案是唯一的。

三、 建筑物建筑面积大小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随着建筑物建筑面积的加大,建筑物单位造价是降低的,这是因为由于建筑面积的加 大导致加大面积后的建筑物外墙围护结构的长度占单位面积的比率降低了。如标准层分别为15m x 40m和20m x 80m的两幢建筑,其个墙围护结构的长度占单位面积的比率分别为(15+40)x 2 ÷ (15 x 40)=18.33%, 和(20+80)x 2 ÷(20 x 80)=12.5%. 加大面积后的外墙比率降低了(18.33%-12.5%)÷18.33%=31.81%,外墙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 幕墙、外墙饰面)的造价一般占总造价的25%左右,由于外墙围护结构的比率下降了31.81%,从而导致建筑造价降低了25% x 31.81%=7.96%. 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同样会发生如上的结论:按两居、三居、四居室的设计顺序排列其建筑物的造价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在住宅设计中居室的单位造价往往低于厨房、卫生间的单位造价。随着居室数量的增加而厨房卫生间的面积不会同比例增加,这就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价,据统计,三居室住宅的设计比两居室住宅的设计降低了1.5%左右的工程造价,四居室住宅比三居室住宅降低了3.5%工程造价,可见在住宅设计工程中应尽量多设计三居、四居住宅,以利于造价的降低,当然随着建筑面积的加大,造价的降低也是有一定范围和条件限制的,当超出一定的限度后造价变化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了,但只要在设计中合理的把握面积的变化,就能够达到合理降低投资的目的。

四、建筑材料设备的选择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怎样去经济合理选择建筑材料设备,既达到建筑设计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可以节省资金,达到降低建筑造价的目的呢?这是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在充分把握建筑材料的性质、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要了解和把握不同类型建筑材料、设备的价格,以及它们在建筑物中的使用部位和占总投资的比例,并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以灵活、合理、经济适用为原则,选用材料设备。把设计先进与经济合理的思想体现在材料设备的选型中自然会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不注重地区的气候环境,不考虑材料的价格因素,不注重资金的合理运用,自然会造成不良的设计后果。例如:某沿海城市拟建一座3.2万平方米的会议中心,投资限额为1.2亿元,设计采用了框架体系,为展示建筑物的宏伟,设计为整体钢结构屋盖系统并双面延伸与外墙相连,形成一门式钢架造形其外部以大量金属板和玻璃墙组合构成外围护墙体系,首层地面的70%选取用上好花岗岩石材饰面,室内其它装饰也选取用了很多高档材料,初步计算设计超出计划投资1200万元。经分析屋面网架17024平方米耗用612吨钢材,综合单价按7200元/吨计算占用投资440.6万元,金属屋面保温系统18046平方米,综合单价按240元/平方米计算,占用投资433.10万元。首层地面的11916平方米的花岗岩综合单价按1120元/平方米计算,占用投资1096万元,外墙围护结构总面积11266平方米综合单价按1120元/平方米计算,占用投资1262万元,仅以上4项合计3231.7万元,占用1.2亿元总投资的26.93%, 以上这些是超出投资限额的主要因素。后做了如下设计改变:取消钢网架金属屋面系统,代之以钢筋砼屋面和会议厅顶部大跨度的壳体钢筋砼屋面,避免了钢结构的盐份腐蚀问题,降低综合单价31.86%节省投资278.36万元,首层花岗岩被局部花岗岩和大部分人造面砖替代,降低综合单价58.69%节省投资643.24万元,取消了外墙钢架造型系统,代之以砌筑外墙,局部干挂石和幕墙组合体系,降低综合单价28.57%节省投资360.55万元,改变后的设计节省投资1282.15万元。

五、有限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限额设计"顾名思义:在限定的资金范围内完成规定的设计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业主的设计意图,运用建筑设计的经济理论,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资金,使得我们完成的设计作品既满足设计条件,又不超出规定资金限额。在我参加的许多国内外工程设计评标工作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论证。招标书是这样叙述的:拟援建某国家一体育中心,要求有2000人座席的看台,能兼顾足球、篮球运动和群众集会及室外球类练习场,资金限额2700万元,当地气候多雨、潮湿属热带气候。甲、乙、丙三家设计投标单位:甲标以整体钢架系统和钢筋砼看台设计成建筑面积为3650平方米的体育馆及室外球类练习场,乙标以整体钢筋砼壳体结构为体系设计成建筑面积为4455平方米的体育馆及室外球类练习场;丙标以钢筋砼看台局部加罩棚设计成1892平方米的体育场及室外球类练习场。甲、乙、丙三标同时满足了2000人座席的看台及室外练习场的设计要求,其报价也都在2700万元限额以内,那么究竟哪个标是符合标书要求的呢?我们知道国外工程项目需考虑到材料设备的运输;施工机械的折旧;综合人工单价过高等因素,从大量积累的经验数字可知:体育场单位造价一般为5500~6500元/平方米左右;体育馆单位造价一般为8500~9500元/平方米左右(因国家和地区及规模的不同单位造价会有所不同)。甲标体育馆3650平方米,按单位造价8500元/平方米估算需投资3103万元,乙标体育馆4455平方米按造价8000元/平方米估算投资3564万元,显然甲乙两标仅体育馆单项已超出限额2700万元,丙标体育场按单位造价5800元/平方米估算投资1097万元,余下资金可建造室外足球场、网球场、蓝球场及室外工程。结论显然是丙标合理。为什么丙标能够设计出即达到标书要求又在限额资金以内的设计作品呢?显然丙标的设计师在把握理解标书前题下,充分兼顾了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念:从规模上说:丙标1892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仅分别是甲标乙标规模的1半左右;从结构形式上说,考虑到热带气候的特点,将体育中心设计成体育场即满足了2000人看台的要求,又能够比体育馆节省较大数额的投资,同时又避免了钢结构在潮湿气候下的盐份腐蚀问题。(一般体育场建筑比体育馆建筑要节省投资1/3以上)丙标的设计正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最好例证。

六、重视工程经济人员的作用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长期以来工程经济从员处在这样一种工作状态:经常是设计师们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完成以后,交给工程经济专业人员去核算,他们的任务是按设计内容、设计要求,计算工程量,套用规定定额,计取费用、核算工程造价,在前期决策阶段,他们很少与建设单位接触,他们不了解建设单位的投资意图,建设规模,资金来源,更谈不上向建设单位及设计师提出他们的经济合理建议。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阶段他们不把握设计量的设计构思,不了解场地情况,经常是概算完成以后工程竣工也从未到过建设现场;方案设计改变、修改后的设计直接报送甲方,而经济人员被看成是类似于财务核算的财务人员。在这种状态的困扰下,工程经济专业人员难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工程经济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要求工程经济专业人员不但要全面的把握和熟练运用基本建设程序理论,概预算基本理论,工程经济理论,同时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工程设计专业理论和素养,把工程经济理论与工程设计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二者的互补与统一。造价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社会资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在工程建设领域里对建筑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控制建筑投资最有效的手段。为此应该充分发挥工程经济专业人员的作用,把工程经济理论应用到工程设计理论中去,这正是写作本文的出发点。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