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发展低碳建筑还未起步已陷入困境?
发布时间: 2010-02-0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业界呼唤第三方降低成本

对低碳节能建筑成本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引入第三方市场很关键,并且这一块市场基本已经培育成熟,国内外也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

如北京奥运村节能成功运作,其重要原因在于引入了第三方、建筑节能投资公司全面介入奥运村的节能设计、技术安排及节能设施后续管理等,实现了开发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完美过渡。

在成都,日前的泰达上青城奠基仪式上,泰达公司与国际气候组织、亚洲洁能资本三方共同签署了《低碳排放建筑示范区》协议。

成都泰达总经理倪建国表示,引入具有专业技能的第三方,以技术与材料投入项目开发,然后节能部分由他们持续管理。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也保证了节能设施的后续维护问题。

对于购房者而言,他们不用担心节能设施没人维护,在享受低能耗低居住成本的前提下,只需要像现在支付物管费用一样,支付相关费用即可。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继瑞教授认为,有需要就会有市场,低碳节能建筑发展是大势所趋,第三方市场也必将在这一两年内兴盛起来。

金房集团董事长王晓白则认为,虽然低碳住宅的开发氛围正在日渐成熟,但第三方市场的培育还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行。

“政府应该出台系列措施,除了鼓励开发商进行低碳楼盘开发,同时也要扶持第三方市场的成熟。”

业界对于低碳建筑未来的发展及运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不难看出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则是,低碳建筑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

在我国,低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概念本身并不是很规范;政府现阶段并未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加以约束规范;消费者的意识从培养到接受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低碳建筑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生产成本一时还是难以下降……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