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大量的建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被建造,但中国的发展现状对于建筑建造时间的极大限制,导致了许多建筑在细部处理上不被重视。到现在,甚至有国外建筑师认为中国建筑根本就没有细部,中国的建筑师根本就不懂建筑细部的处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也许并不在于我们的建筑师,这跟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建造技术等。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建筑师对建筑细部的主观认识和把握能力的整体性缺失的现实问题。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师,看到了细部对于一个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研究它,做好它。带着这个问题,本期话题我们邀请几位设计师,了解下国外建筑师对于建筑设计中细部的看法:
周宁:细部设计——建筑的真实表达

精雕细琢成就着中国古建筑的风韵(图片来源:百度)
细部设计是建筑建造过程中对其形态营造与技术构成的真实体验,是建筑建造与创作表达的完美结合。建筑细部是展现当今建筑技术、反映建筑工艺水平和体现建筑文化特征的有效载体,是评判建筑品质优劣的客观标准之一。细部设计的精度必然决定着一幢建筑的精致程度,是一幢建筑的真实表达,也是建筑师设计思想的结晶。
一幢建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外部形态及其材料等一些宏观因素,但这些因素都是由许多的细部节点组合而成的,每一个细部设计不仅在结构上确保了建筑的整体性,同样也是建筑师设计理念的载体,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欧洲的建筑之所以闻名世界,不仅是因为有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对建筑细节的高超把握能力。
细部设计还是建筑文化的表达,是建筑风格的一种代表。从建筑的细部可以看出建筑的文化取向,通过这些节点我们可以识别这个建筑的风格,及其要表达的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往往一个有代表性的彩画的局部或是斗拱的作法,就能反映整个建筑的文化特征,再如上海外滩的建筑群,通过柱式,山花,窗等细部可以看出52幢大厦分别是哥特式、罗马式、古典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地域文化。
细部设计能够代表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在中国最早能够体现建筑技术的可能就中国木构建筑,其卯榫结构作为木结构的细部,伴随了整个中国木构建筑的发展进程。而今天的钢结构悬索、玻璃幕墙,其锚固与张拉部位特有的细部节点则体现出现代的建筑技术,突出强调这种结构形式的意义。
细部设计有助于更全面地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愿。典型细部设计,有助于创作出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建筑作品,丰富与发展当代建筑文化,能够充分地体现材料与构造的工艺水平,也能够有成效地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创作出有特点的建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