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O语录
设计因人而存在。
在中国做项目,是站在城市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成功的建筑作品,只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二是为谁服务。
建筑设计师不应在风格上拘泥,而应百无禁忌、看人下菜谱,这样才能做出传世的佳作。
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应完善机制

迫庆一郎在中国北京所做的建外SOHO案例(图片来源:百度)
在中国做建筑设计是有很多附加条件的,行业规则、合作习惯、设计周期、文脉环境、政策规范、发展速度都有自身的特点,综合在一起,对SAKO这样来自于国外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建筑师,是极大的挑战。SAKO称,在日本,建筑设计和内装通常由一家机构来完成,这样整个流程就更具协调性,整体风格保持得更好,也更有效率;而在中国,绝大部分的项目建筑设计与内部装修是分开来招标,由不同的设计机构完成,可能会导致最终出来的效果,背离规划者的初衷。
“应该有一套更为完善的行业机制来约束一些行为。”他认为,在中国,很多设计师并不能得到应得的尊重,甲方可以不经沟通随意要求修改设计,而设计师往往更是放下笔就对项目不闻不问。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全程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负责,而在中国,整个建筑设计行业没有一个完善的监工系统,建筑现场的流程得不到严格有效的监控,势必会影响到该设计的最终效果和该设计理念的完成度。
为四川设计捐建高抗震公益学校:用日本最好技术,希望成为推广范例
SAKO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在四川筹划捐建一所学校,并由他亲自担纲设计。他说:“我们的本意在于利用日本先进的建筑技术,做一个真正能抗震的学校。为此,我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做了很多宣传,找到日本很有实力的设计公司,联合一些中国和日本的企业,共同来做这个项目。”
他认为,小孩子从校园开始的集体学习和生活期间,是培养其人格品质最重要的时期。因此,采用了将教室群集中围绕形成中庭的集中型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是世界最原始的集群结合方式,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孩子们初步体会和学习什么是“集体生活”。
在他看来,更有意义的事情在于,这个捐建学校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目前日本学校建筑中最为先进的钢结构版2×4建筑法(薄板钢骨(SteelHouse))的抗震技术,代替柱子用墙体来支撑建筑物的2×4建筑法(剪力墙结构工法)本身就具有高抗震性能,将组合的材料用刚性优良的轻钢龙骨(厚度仅1mm左右),更能提高其抗震性能。组装非常简单,用这样一种方式工期就会非常短,高性能、省资源等。而这个项目的技术,将由日本的公司免费为校方提供。“这种技术将减少同类建筑50%的用钢量,极为节省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廉,且抗震效果极佳,有着很好的推广潜力。”他说,“我希望这个幼儿园的建设,能够成为一个学校建筑的推广范例。”本报笔者刘洵图据SAKO事务所
迫庆一郎
从2004年SAKO事务所草创到现在,SAKO的作品分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和都市设计三大类,建筑类型从朴素的地震灾区幼儿园到极尽奢华的商业建筑、建筑群不拘一格,面积小则8平方米、大到数十万平方米,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SAKO凭借建外SOHO等知名项目,成为建筑设计界炙手可热人物的青年设计大师。
SAKO语录
设计因人而存在。
在中国做项目,是站在城市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成功的建筑作品,只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二是为谁服务。
建筑设计师不应在风格上拘泥,而应百无禁忌、看人下菜谱,这样才能做出传世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