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人物  > 正文
建筑师首先应当是艺术家
发布时间: 2010-09-17   来源:互联网投稿  转载自:今典集团董事长 

张宝全(图片来源:百度)

城市的建筑就像城市的文化的硬盘一样,可能它是在时间里面生长出来的空间,这个空间里面不仅是我们的历史的记录,它也记录着我们在特定时间里面的政治、经济或者人文的信息,这些东西就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如果我们想知道,就像哲学家老讲,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城市的建筑至少在没落的时候找到一定的方向或者一定的回答,但是在这一轮或者近二十年城市化的进程中,可能这样的现代化对我们文化的侵蚀或者说侵害,可能也是史无前例的,这一点我觉得在以前并不为很多方面所关注。包括政府,发展商就更不要说了。

不管怎么讲,我们在物质发展过程当中获取很多的便利,但是在便利的同时,我们反过来感觉,我们的精神文化状态,哪怕前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相比的话,我们这种精神感跟以前相比更差或者说更粗糙。这种差和粗糙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其它方面条件的不好,就是缺少精神或者文化这一方面的滋润,这可能造成一种浮躁,这种浮躁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行为中,最最重要在我们现在的城市的建设中或者在我们的建筑中,可能做这样一种体验或者表现。

建筑师会讲自己的困惑和苦恼,这种困惑和苦恼可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当中资本的强权。资本强权包括刚才讲的行政的强权。资本的强权和行政的强权可能就是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对我们文化发展过程中,造成很多的困惑或者说障碍,或者说我们一种状态等等。我确实觉得,我是地产商,这一点不该我来讲,应该由专家来讲建筑师来讲,甚至政府官员来讲。挽救我们的精神,挽救我们的文化,不应当是建筑师的责任,我也感觉,是不是发展商的责任?如果我们讲责任对以前我们思维方式惯性的承继。我们只要能够对自身负责和对现在生存的城市负责,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结论,并不需要非把责任明确为一种什么东西,更不要把责任定位为挽救。我们今天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最大的,我们文化基因的变异,这种变异或者说模糊,或者说找不到东南和西北。

阳光金典项目(图片来源:百度)

我是一个发展商,在我的经历过程当中,包括我和许多建筑师打交道,我确实觉得中国建筑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我认为还是要反过头来看一看,目前造成这样的状况不仅仅我们的资本强权和行政强权,我觉得和建筑技术强权也是有干系的,我认为这也是中国很现实的现状,不可忽视。

建筑师首先应当是艺术家,在我们中国,把建筑这一方面以前是放在理工科里面,没有放到艺术里边,当然现在已经开始在调整了,调整到艺术里面来。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认为建筑是一种艺术的话,它和文化的连接可能就有很好的连接,因为艺术肯定是文化最前端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沉淀,有的可能被淘汰了,有的被沉淀下来,沉淀下来它就可能形成我们文化的脉络,在这个脉络里记录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情感的历程和精神的历程。但是我确实觉得对情感和精神的理解,这不是技术的问题。

在苹果社区设计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这里面大约中外有十几家15家左右的建筑师事务所跟着我们走,有六七十名建筑师跟着我们走,这些所有参与的人都是自然参与的,没有和我们发生契约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付一分钱,但是我觉得大家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甚至他做方案的时候,半夜两点钟给我打电话,我有一个想法,能不能看一看,两点钟我记得赶到香格里拉的酒店,半夜在那儿,甚至一讨论就快到通宵了,实际上完全进入一种创作的状态,这种状态对文化和艺术这样层面交流的时候。比方苹果社区,我认为对建筑师也好,对政府也好,对发展商非常有意思。苹果社区很有意思,在酒店、写字楼、SOHO下面已经有一条商业街,南侧有一大片绿地,绿地上原来规划,后面的主体建筑做一排商业街,但是我觉得很没有意思,按照我们现在传统的商业街画出来,不管怎么做,都是一个语言,从这一头对它的认知或者感知的东西,这种信息,一直到跑到另一头,尽管我们的街有430米长,你看到的是一种语言,传达一种信息和信号和没有更多可以感受或者可以体验的,更多的一种的价值,能不能做得真像一条街,在开始的过程中,我们想仅仅从物资形态上找一找街,就发现时间和生长的空间,由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空间特定时间的特色造成这个建筑,在风格上在语言上在空间上,甚至在序列上,甚至于在各自构成上有许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好像给我们形成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质感,这种质感可能都我们精神和文化和建筑发生交流过程中最终可以体验和感觉的东西。

苹果社区(图片来源:百度)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机械,更像伪文化,并不是很真实的文化形态,或者说,也很困惑,但是也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又感觉,中国哲学里面最高的一种境界或者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你能把生活的状态和生命的状态很好融合的话,这也很好的境界。在我们的结构里面,也是这样我们能不能真正和自然无隙缝或者无障碍的接触,在自然中穿行,随意在自然中存在,把自然引入,这开始营造院落,故意在中间或者外围在什么地方制造一些院,人怎么进入自然的空间,跟建筑一样的,构成一体化,从空间序列,自然的空间序列能够进入室内或者其它的空间序列,包括这种序列不同的材料语言,不同的质感构成一种对话,想寻找这样一种感觉。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词就是院落。我们的文化模糊,层次的模糊,以前把一个层次运行就是院落构成的,北京的四合院,包括外国的城市也有院落,这些院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存在,它所记录各种各样的信息,即使我们的历史的信息或者文脉,人文的信息或者文脉信息的组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院落这个词的时候,仍然有一个问题,中国并没有很好真正地经历过现代主义,在我们的现代的建筑中仍然有两种模糊,一种就是对传统的简单的拷贝,像我们现在的这种街或者民街等等,这种传承可能是最低级的,最可恶的是什么呢,真正的对传统的街保护的时候,不是修旧如旧,搞成修旧如新的话,拆掉一个真古董造一个假古董,自以为保护文化和创造文化,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可能是对传统简单的拷贝,还有一种对外面或者西方简单的模仿,这些造成对文化基因的模糊,最根本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一个民族的不同,不是人种的不同长相的不同就是文化的不同,这种文化情感的表达,性格的构成,行为方式等等,构成一个文化的体系。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