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项目  > 正文
苏州水乡的原生态建筑VS新生态建筑
发布时间: 2009-12-14   来源:畅言网  转载自: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苏州水乡新生态建筑的实践

气候分析:苏州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夏季气温较高,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季风明显,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苏州季风更替明显,冬季盛行西北风及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季是夏季风与冬季风交替季节;苏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5.7℃,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气候较温和,空气比较湿润。通过分析和研究建筑所处的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传统建筑文脉及传统建筑的整体意境等多种因素,针对苏州新区和园区的两处联体别墅小区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方案总结了以下几种生态节能对策:

  平面布局:采用传统建筑中的“竹筒式”群体组合形式,靠水而建,“前路后巷”、“前巷后路”,并有南入口和北入口之分。新区今日三期临京杭大运河岸边,寒山寺对岸,建筑朝南略偏东,正对夏季主导风向( 图6 、图9、图12), 园区水墨江南西南两向临河,建筑坐北朝南,也迎夏季主导风向,虽然户型进深很大, 但通过庭院的设置使居住空间既舒适又和谐(图7、图8、图10、图11)。  

                        

自然通风—— 建筑在组团规划及剖面设计时充分考虑河面风、夏季主导风向的利用,以达到降温去湿的目的(图13)。

户型——采用“竹筒式”平面设计,按前院、客厅、中庭、餐厅、多功能厅、厨房、后

院一字摆开,功能分区明确,节能节地。

庭院—— 庭院和小天井的设置有利于建筑的采光、通风,同时也为建筑提供一个内聚型的生活空间。前院、中庭、后院尽可能绿化,减少硬质地面。

雨水回收—— 屋面坡向庭院,雨水排入积水坑经简单处理,可冲厕和花园用水。

太阳能的利用——将太阳能集热板与坡屋面一体化设计,满足家庭热水的需要(图13)。

悬挑阳台和露台—— 一方面可以扩展建筑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建筑与自然更亲近。

墙体——由于粘土砖的限制和禁用,内墙采用砂加气砖和混凝土砌块,外墙采用KP1砖并做EPS外墙外保温系统,节约资源,减轻重量,节能达标。

遮阳——建筑南向、东西向利用挑檐遮阳,结合活动的百叶外遮阳。夏季能充分的遮阳,冬季收起采光。并通过绿化(藤本植物和落叶乔木)辅助遮阳。

地源热泵系统——苏州水乡水网密布,地下水丰富,非常适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但由于苏州地下水开采过度,造成地面沉降,为此以下两种热泵系统受到当地政府政策法规的限制,一是地表水地源热泵(江湖河溪水或地表潜水);二是地下水地源热泵。这样能够使用的是不采用一滴地下水,不污染一滴地下水的土壤源埋管闭路循环式地埋管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有三种埋管方法,(1)竖直埋管(2)水平埋管(3)利用盘管直接放置于江河湖泊进行换热。低层住宅非常适合采用此项技术,这也是一项可再生能源利用非常重要的生态节能技术。

地方材料——方案中地方材料与现代工业材料相结合,充分利用青瓦、仿青砖面砖、石材,既生态又美观。

地域特色的运用:

方案在对传统建筑特色的继承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传统建筑形式及符号的运用。方案中采用了坡屋顶、马头墙、白墙、青瓦、漏窗等传统符号元素(图9)。

(2)传统建筑空间的运用。方案中庭院继承了传统建筑中庭院的空间运用,有利于通风、采光,适应气候。

(3)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体现在建筑中“竹筒式”平面设计的运用(图7)。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