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善于使用“拖字诀”的开发商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无疑有一定代表性。
1月8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宣布,拟会同相关区政府收回并督促开工东方海外上海外高桥俱乐部有限公司天平地块等八幅闲置土地。
上述八幅闲置土地被收回的导火索是一份去年底发布的2009年土地报告。根据上述报告,上海有330宗土地“批而未用”,这些闲置土地的所属公司包括多家知名地产企业。在公布的上海闲置地块的所属公司详细清单上,上百家地产企业上榜,其中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瑞安房地产、东方海外置业(上海)有限公司。
“在检查团来到时打几个洞,等检查团走了再继续晒地皮。”说起一些开发商“变相囤地”的现象,有专家如此形容。
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2000年至2008年的年报显示,上述两家公司在上海的项目,虽然最长只有三年的“计划期”,但大部分时间项目都处于开工阶段。
但经调查发现,开发商的“囤地”方式,远比人们想象中隐蔽得多。他们利用合理的规则,延长开发时间,进而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事实上,此前被曝光闲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多都会在法定时间内开工,但销售和竣工时间则往往无限期延后。
在诸多善于使用“拖字诀”的开发商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无疑有一定代表性。《每日经济新闻》查阅该两家企业自2000年至2008年的年报发现,他们最近8年在上海所取得的地块中,最快开发建设完成的项目——上海古北翠玉豪庭所花费的时间至少是7年。
开发进度的缓慢,令和黄旗下的项目快速增加。方方地产咨询机构去年年中曾发布报告称,按照和黄过去几年的平均销售额,现有的土地储备至少可以卖20年。
表面现象
大部分项目土地闲置未超两年
《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2000~2008年年报中所披露的上海项目,发现多个项目从地块取得到上市销售的时间长达6年以上。但其中处于“空地阶段”(即工程进度为“计划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很多项目从土地获得到完全完工,所使用的时间超过6年。
早在1999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第6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中就已经规定,土地闲置时间超过两年,将被有关部门收回。
开发商对上述规定显然心知肚明。因而上述地块大部分的空地时间不超过两年。但开工后进度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给了开发商灵活控制的空间。
根据2001年的年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长宁区的古北项目当时的工程进度是“计划中”,当时计划是2004年6月完工。而在此后的两年年报中,古北项目一直处于“计划中”,竣工时间也一再推迟,从原定的2004年,推迟至2005年,乃至2008年。上海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局网站显示,直到2005年才有上述长宁区古北项目获得规划建设许可证的记录。
不仅是上述古北项目,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旗下的其他项目,也被年报公布为长时间“计划中”,例如2005年2月,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伙购得的马桥地块,也经历了2年多的“计划中”阶段,直到2007年才开始进入施工期,竣工时间因此由2005年年报公布的2007年推迟至一期项目2009年竣工,二期项目2011年竣工。但截至目前,马桥项目仍未竣工,显然年报披露的竣工时间还将继续顺延。
最近一块刚刚结束“计划中”状态的普陀真如副中心A3-A6地块,虽然早在2006年12月就已由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共同拍下,但项目的施工铭牌显示,项目的桩基及围护栏在去年2月份才开始动工。两公司2007年和2008年年报披露,上述项目在整整两年中一直处于“计划中”状态。经今年1月12日曾造访上述工地现场,发现整个项目仍然在“打基础”。而按照施工铭牌,桩基及围护栏应该在去年11月份就已经完成。
由于进展缓慢,长江实业2008年年报宣布,上述于2006年就已经取得的地块,完成时间至少将在2016年。李泽钜在去年4月的项目开工仪式上说,全部完工要到2018年前。这也将成为目前为止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上海完成时间最久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