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新闻  > 正文
政策之闸挡不住抢当地王的冲动
发布时间: 2010-04-06   来源:京华时报 投稿 
惊人的竞价次数和溢价率表明,尽管调控措施频频出台,土地的招拍挂门槛越来越高,但仍无法挡住资金的汹涌。

竞价241次,溢价5.19亿元,溢价率287%,长春市国企背景的永辉房地产公司与民企龙创地产上演一场争地大战。龙创最终以7亿元摘下净月樱花地块,成为长春的新地王。

地王已不新鲜,新鲜的是产生的过程。惊人的竞价次数和溢价率表明,尽管调控措施频频出台,土地的招拍挂门槛越来越高,但仍无法挡住资金的汹涌。如果说之前资金多集中于一线城市攻城略地,那么现在二线城市也开始为其浸透。在楼市新政有日、后续政策势必出台的时候,有必要反思,类似长春市地王产生过程所表现出的不理性,为什么充斥于楼市而屡驱不散。

首先,国企在楼市应起的作用缺乏明确定义。长春地王在国企与民企较劲中产生。尽管此番较量罕见地以国企败阵告终,但国企显而易见对于相关地价的飙升起了抬轿作用。这表明,尽管此前78家央企被勒令退出楼市,但国企或其下属、关联企业该不该参与楼市,以什么方式参与最利于楼市与民生发展的协调这一基本问题还没有答案。那么,国企以各种方式推动楼市不理性发展的途径就不能被禁绝。

其次,土地已经异化为不同背景资金最好的投资品种。在楼市调控的政策频频出台之时,从国有资本到私人资本仍然对土地青睐有加狂热追求,不是看不到政策明确的调控指向,而是缘于土地价值边际效益之丰厚。开发商中流传的一句话是“倒楼不如倒地”。这种情况下,土地异化为获利极丰的“投资银行”,土地市场资金趋之若鹜的不理性,背后是理性的利润算计。

第三,政策时滞效应造成了反向效果。3月份以来,全国35个城市成交环比再次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超过200%。政策与市场的反向运动表明,政策的时滞效应不仅不能及时的为楼市降温,而且在出台更严厉措施的普遍预期下,反而刺激了楼市的恐慌性情绪。投机性和需求性资金的恐慌入市,又进一步加剧了大资金争当地王的冲动。

长春国企与私企争抢地王之激烈,不仅反映出目前一、二线城市楼市还远未理性,更反映出调控力度的不足和经济结构的偏向。因此,治疗楼市高烧症的反复发作,不能仅靠楼市的调控,而需要在国企管理制度、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台更坚决的政策组合。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