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线上活动 > 2013丑陋建筑评选  > 正文
2013第四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研讨会现场实录
发布时间: 2013-06-25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周榕:

评选丑陋建筑,开启了建筑评价的一个新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价值评价体系。之前中国建筑的评选都是评优,即使评出来的优也不是真的优,大多数评的是关系。近年来,有两个来自民间的非官方建筑奖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一个是丑陋建筑评选,另一个是中国建筑传媒奖。由于这两个奖的补充,中国当代建筑价值领域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的价值生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评价机制,这是我们评选的最大意义。

丑陋建筑评选进入第四届,已经积累了前三届的经验,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步的台阶。随着建筑设计业的精细化发展,建筑评论也应该走向一个精细化的阶段,传统上那种粗疏浅白的评论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当代建筑精细化的现状,因此在评论层次上也应有相应的针对性。丑陋建筑会牵扯到很多层面,最后却都反映在一张榜单中,这张榜单实际上包含着很多层次。丑陋建筑的入选者,有的是价值观特别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而真正论到建筑本身的形式美丑,在以往的榜单中占比很小。

周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丑陋建筑评选在很大程度上应该针对一线建筑师,越是一线建筑设计师做出与自身水平不相称的丑陋建筑就越具有典型性。我认为应该把评选的目光集中在一线建筑师、重要城市的大中型公共建筑上。小的、不出名的、私人的建筑反而没有评选意义,要打就打老虎,不要打苍蝇。所有的建筑都在传播价值观,价值观问题我认为是我们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尤其是政府的办公楼、大型的公共建筑等所饱含的建筑价值观。

再一个就是文化的问题。建筑必然包含着文化性的意义建构,我们对建筑师的训练,几十年来对于真正属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联接已经断裂。最近有一个视频,美国Talk Show主持人调侃“人民日报大楼”沦为全球笑柄,更有甚者,当媒体采访设计师本人时,对于民间的声讨,他并不在乎,不以为意!这就是文明的一种堕落,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所以我认为要高度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它能够传达到建筑界专业人士的耳朵里。如何能够在评选上不再是一味从所谓的专业审美角度去衡量,而是把丑陋建筑评选当作为文化把守的一道关口,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郑黎晨:

丑陋建筑的评价应该是借助网络、大众传媒,是民众与专业人士的联系,建筑本身应该是一种文化财产,也是我们生活的场所,如果一个城市都是丑陋的建筑,这个城市中的人的行为也会随之丑陋。通过评选,让民众参与,形成与专业的对话,让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是审美,有一种传承。再者就是价值观,作为一个设计师,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这是很严重的,在审美上可以千差万别,但是在价值观上一定得有正确的导向。所以这次评选还是要重视与网民的沟通,建立民众与设计师之间的互动。

郑黎晨,九源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这一系列活动虽然叫做丑陋建筑评选,实际上是向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就是刚才周教授所提到的文化的传承、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再回到这次评选活动中,因为已经是第四届了,评选的过程应该有所变化,我觉得这个变化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变成一个大家共同探讨、学习的过程,是民众跟大师、设计师之间的一种互动。建筑从造型、审美角度如何评判,再回到另外一个角度,我也认为“陋”更重要,能形成一个标准,而“丑”从美学上不容易定义。所以这一届,我希望一是把目的策划好,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第二,要互动沟通,建立民众与设计师的沟通;第三,要注意评价的体系,关注点应该再明确一点。这样我认为就赋予了评选更深的意义。

马晓威:

马晓威,北京MASSA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我是第一次参与丑陋建筑评选的研讨会。但是我从第一届就开始关注,这是一件在目前的时期对建筑的长远发展有特别意义的事情,我相信这样的一个评选活动能够起到对建筑师, 包括对开发商的督促,不仅仅是对某个建筑师的作品,也是对建筑所承担的社会性的一个监督促和探讨。当我们来做丑陋建筑评选时,这里面存在可以被评论和探讨的几个点,包括这样的活动对老百姓或者非专业人群的影响在哪里?能把社会和行业引导到什么方向?一旦通过几年的评比,并形成一个丑陋建筑评选的标准或者条件,它们对社会和行业的后续和最终影响又可能是什么?

我认为丑陋建筑评选活动所针对的建筑作品,我们应该站在两种人群的角度来考虑:一种是建筑作品的使用者,还有一种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建筑对非使用者的视觉和心理影响。我认为我们的丑陋建筑的评比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否则执行起来不容易具体化,导致很难针对一个建筑作品简单地评论好还是不好,何况,我们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这容易导致我们的评选成为一个简单意义上的视觉好坏的评比。同时,这也会导致行业内和行业外的评判有很大的矛盾,以至于出现行业内和行业外的争执。我也很赞同以上几位同行的观点,所以我想建议在最终评比的环节上,可以把投票结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老百姓(行业外)的意见,一部分是专家(行业内)的意见,我也建议应该多偏重专业人士的看法。我认为这样的结果, 一方面能让行业外的使用者真正的参与进来;同时,能促进建筑行业自身的思考和发展,比如对建筑领域的探索、理念的创新、建筑多样性的思考等。

当一个建筑最初建造出来的时候并不见得是能被所有的不同的人群全部接受和喜爱的,成为大家能接受的甚至能欣赏的建筑实际上是一个过程。 我们这次是评最丑陋的建筑,“丑”和“陋”如何区分开来?又该怎么定义和判断?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视觉上的丑陋,功能和工艺上的丑陋,美学意义上的丑陋,建筑学上的丑陋,城市意义上的丑陋,社会意义上的丑陋和人性上的丑陋等等都可以在一个建筑作品里体现。我认为建筑的多样性对一个城市,一个行业和一个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对建筑思考和建筑实践是有长远益处的,这也是我们做这次评选有可能需要仔细思考的事情。

王永刚:

王永刚,中国国家画院建筑设计公共艺术中心主任

我比较赞同周榕说“打老虎”的观点,丑陋建筑影响力比较大,可以说丑陋建筑对学设计的学生是误导,对甲方选设计是误导,对老百姓审美都是误导,但是现实中很多媒体对丑陋建筑都是正面报道,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李祖源的设计有问题呢,我曾经和沈阳方圆大厦甲方有关人员有过探讨,他们说去台湾考察李祖源的作品时,觉得他的建筑做得非常好,现场考察后选择李祖源的方案,但谁也没想到最后是这个样子。“老虎”的作用很有意思,具有两面性。“丑陋”从传统理解是真善美的反义词,建筑师如果出发点不是真、善的,很可能建筑就是丑的。“陋”是形成的作品很丑,有很多细节上的毛病,体量很大的建筑的甲方一般慕名请“老虎”来设计,但是设计过程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有限,体现不出老虎的真实投入,结果出现很“陋”的东西。评选丑陋建筑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形成一些参照标准,房子如何盖得好甲方可能不知道,但是房子怎么盖不好可能都会有所参照。这就是曹总说的会形成的反面标准。现在的建筑很多是明显的抄袭、复制、以怪求怪,这些行为缺少对建筑的基本认识和责任,没有认识到建筑是公共的永久性的东西。另外,有一点我们要认识到,自然而然的东西绝对不会丑到哪里去,这与中国绘画是相通的,“大美为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