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创意建筑 畅想未来  > 正文
谁决定本土建筑设计师的崛起?
发布时间: 2010-10-08   来源:建筑艺术网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师的成长和国外建筑师进入是一个共同生长的关系(图片来源:百度)

教育:竞争促进革新
  建筑师、政府官员、商业开发机构、大学学者以及传媒人的努力都影响中国建筑的走向,其中教育在作用将发挥持久而深刻的作用。原创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技能,对社会的感觉、深度的人文兴趣等都需要高质量的教育熏陶。目前出现大量缺乏建筑基本功底的平庸作品,其病原正在建筑教育。
  2002年5月北京大学成立建筑学研究中心,引入教授研究室和工作室双轨制的教学方法,开始探索注重建造实践的跨学科建筑学教学。迈出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为代表的传统专业教学模式不同的步伐。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相继设立建筑学专业,也是探索美术院校的建筑学教育。不同大学、不同教育方法的竞争将产生新的火花。现在北京、上海的学生更容易接触外国信息,聆听知名学者、建筑师讲学的机会比香港更多。而于国外大学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和以前硕士出国留学的现象相比,目前本科就出国学习建筑的学生逐渐增多,同时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也对传统教育体制提出挑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师的成长和国外建筑师进入中国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共同生长的关系。从单一的复制传统惯例到抄袭“洋设计”,再到积累经验和开阔视野以后走向独立设计,是后发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然道路。经过十年的锻炼,现在正是中国从模仿到创新的关键阶段,早期海外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也已经最有实力的设计力量,完成大量应急式商业设计以后的他们开始在建筑设计进行具有美学意义的探索,中国的各类业主也越来越重视“标准答案”以外的可能。
  借用狄更斯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转折关头爆发的新能量需要更有胸襟的城市来容纳、释放和塑造,本土建筑设计师的实验的最大意义并不是颠覆过去,而在于创造未来。2008年,在故宫的对面矗立者国家大剧院,还有同样处于显要地段的新CCTV、国家体育场,还有众多的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但是固定的建筑给予人的印象并不会超出想象很远。真正没有边界的,是被激发出来的人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