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打造城市名片——城市文化中心建设思辨

11月27日,由建筑畅言网组织的"打造城市名片——城市文化中心建设"主题沙龙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活动吸引了来自ARPL建筑事务所、这方建筑事务所、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院及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参加,范围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色彩设计和文化建筑等多方面。 【查看全文】

  本期嘉宾
徐志宏,ARPL建
筑事务所合伙人
白林,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白林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孙淼,故宫博物院展览部
副研究员、博士
赵庆,冶金自动化研究
设计院结构总工程师
王京红,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杨庆琦,这方建筑事
务所合伙人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中心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文化中心具有物质功能、景观功能和精神功能,对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文化中心在设计、建造乃至最终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追求"高大上",脱离普通市民生活的现象,甚至空间设计布局与最终使用方的布展要求不匹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深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设计与方与使用方介入项目的时间段不同等原因造成的。活动中,故宫博物院负责人还从博物馆的实际布展需求出发,对展馆的灯光设计、布局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对在场设计人员有所启发。【查看全文】
嘉 · 宾 · 观 · 点
杨庆琦:我比较关注县市文化中心,必须把城市分成级别。不同规模城市的文化中心在功能和意向上都是不同的。小规模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满足吃饱穿暖基本需求后,会自然产生建设文化中心的需求。【更多观点】
徐志宏:文化中心能否在文化聚集情况下自然产生?这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不经意间,一个酒馆和茶馆可能会变成文化中心。一个较老的例子是纽约格林威治同性恋酒吧,在发生了许多事件后,成为了文化中心。【更多观点】
白林:中国在各地倾向于建设文化中心。部分是由于需求产生,更多的是投入了资金,满足不了功能,也不好使用。中国文化中心受到官方推进因素影响较多。两种情况各有利弊。中国从民间而上都支持建设文化中心建设。【更多观点】
孙淼:还有一个可怕的事情,深入了解就是文化的断裂,现在来故宫参观的大部分观众都是走马观花,对文化都没有概念,他们的衡量标准就是展览品的市场价值,而自身太缺乏积淀和对博物馆的看法,是不可能做好建筑的。【更多观点】
王京红:文化建筑从城市角度来看一种是地标,一种也有可能不是地标,国外很多美术馆都是一些老建筑,我觉得物质外壳这个载体对于博物馆整体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建筑师特别关心,但里面内容应该才是最重要的。【更多观点】
赵庆: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文化建筑的位置是有迹可循的,在选型上和选址上是有讲究的。这种讲究不光是从房子的外形上,比如国家大剧院,单从外形上来看,有的人说这个水蛋漂亮,有的人说这个水蛋在那堆着就是浪费钱材。【更多观点】
  专题链接
 深度 · 专家论道

华黎:优秀的文化建筑是有态度的

优秀的文化建筑应该是有态度的,呈现比较鲜明的文化上的态度,或者说一种观点,而不是随波逐流。比如我们做的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就体现了一个比较鲜明的态度——我们要做一个跟当地有很好的结合的设计,这个建筑不是一个纯粹的外来物,而是一定程度上根植于当地的系统的一个想法。

姜宇捷:文化建筑要强调它的认同

为了推广节能和环保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要出台相应举措,不搞夸张的形象工程,引导人们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加大投入,组织和推进与节能、低碳、环保相关的科技创新,加快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眼界 · 话题延伸
文化建筑重要的是融入地域环境
文化建筑复兴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金丹"
城市建筑中文化内涵的选择与表达
文化建筑之艺术性与文化性的定位
通过空间交替渗透传达空间与文化的关联
城市文化建筑有责任站对立场
文化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运营
城市文化中心需要跟文化本身相结合

ICC慧讯网
设计院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editor@archcy.com 电话:010 56064888 传真:010 566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