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建筑的中国语言  > 正文
建筑的中国语言
发布时间: 2011-02-23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方楠: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期,鱼龙混杂,标准尚未明朗清晰。因为市场太大,这个标准就比较模糊,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很多事情也比较复杂。

刘延川:建筑是很复杂的事情,你要在这里面找对自己的位置,然后在那个位置上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有些大的项目就不适合某些比较小的有个性的事务所去做;同样的道理,那些大型的商业的事务所,在对建筑前沿性的探索这方面可能就是没有那些有个性的事务所做的好。所以就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规则清晰,这就是多元化了。

陈鹏:这个时代决定了意识形态。我们每一个设计师,他的学历背景,教育体制都是不同的。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是在国内接受教育,也有一些来自西方的声音,来自政府的声音,甚至包括我们今天坐在一起能听到彼此的声音,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的。我们中国建筑的方向是什么,我们一直在谈标准的问题,但是今天不会有一个标准出来,明天也不会也有一个固定标准。因为这个标准要是真的产生了,建筑反而会失去其本身的魅力。建筑既然是一种创作,就很难有固定的标准存在。

陈鹏 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景观所所长

讲到传统的建筑,我个人认为传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这种习惯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被大众接受,就可以称之为传统。张锦秋老师当年在西安做大唐芙蓉园,立项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反对的声音。通过各方论证,这个项目是有利于西安的旅游业和整个城市的发展的。大唐芙蓉园体现大唐文化,老师并非是一味的在做一个“古董”,更多的是把一些唐时的建筑简单化。当这个项目已经成为一个事实的时候,政府领导认为很好,老百姓认为也很好,因为这个东西确确实实为西安带来了利益和效益,为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放眼几百年后,当我们的社会处在发展的另外一个时代的时候,回过头来再看今天,那么今天是不是也可以称为一段历史。那么这个阶段,包括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某一个阶段。这个是有时代意义的,因为目前这个时代产生了西方建筑与东方建筑碰撞的声音,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方的声音,政府的、民众的、建筑师的……

方楠:一些大师,不一定是当初有什么政治任务或者是谁给定了一个类似于探索世界现代建筑的发展这样的愿景,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有一个目的所有建筑师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把项目做得完美。

我认为“砖”是特别适合中国现在这个时代的材料。用石头比如花岗岩,造价比较高,用涂料,又会显得有些土气。所以我就想到用砖,很自然的走到了这一步。砖既便宜又有文化品味还不乏质感。并不是因为我从荷兰回来,我就要做荷兰建筑;也不是说我是中国人,就要做中国建筑。跟这些因素都没有关系,就是具体情况集体分析,对于投资方的要求,使我觉得这个建筑应该是石材,还是砖,或者铝合金的,询问投资方的意见,很简单的就可以确定下来用砖了。接下来的再想如何表达,用砖要怎么用。用砖要怎么表达,很多年过后,回过头来看看,这就是时代的烙印。

我们看看日本的建筑,很少刻意追求造型。提到世博会,我去参观了2000年汉诺威的世博会和这次的上海世博会。我发现大部分的世博馆还都是能反映本国文化和建筑思想的。惟独中国馆,看一眼就是知道仅仅处在模仿阶段,即便是丝毫没有用到中国建筑的符号。再看看日本馆,则发现它完全脱离了造型,却还是能让人看出来这就是日本馆。有人说日本建筑没有共性,如果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日本建筑追求的是形式感的纯净,这一点从日本国旗上也可以看出来。确实有很多日本学者也在研究和追求日本文化中“美”的境界,这些东西最后具体落实在哪里?就是所有建筑的细节都做的非常好。日本建筑的所有细节都是干干净净的,这与日本民族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民族性格有关。

刘延川:世博馆就是一个政治产物,建筑师是按照政府的要求,意识形态特别清晰,要凌驾于所有的场馆之上。60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说的”表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60年后,中国政府用“做的”表达中国人的建筑比其他所有的建筑都更优秀。可实际上,什么时候中国不这样说了,也不这么做了,那才是真正的做到了。这就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世博馆充分体现了中国现在的状态,它的建筑完成也都是有品质的,但是你却不能从一个纯民间的、纯个人、纯文化的、纯艺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王汝丰:我前不久帮助一个开发商竞标,建议打着“新中式”这样一个牌子。因为现在做新中式的人并不多,大家现在都是处在起点的位置。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才发现,在固有的模式下,你不做符号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这些商业性比较强的东西。所以反过来讲,新中式、中国风、包括万科的第五园的表现手法,其实就是“穿衣服”穿的比较“合适”,在当下穿了一件比较合适这个时代的衣服,这跟现在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发展是有关系的。早些年,没有人穿“新中式”的衣服,大家都在穿“欧美风”;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在穿“新中式”。

王汝峰 北京市建筑工程设计公司建筑师

实际上“新中式”的这个东西是挺难做的,唯一能够衡量他的标准就是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它,觉得这个东西还不错就可以了。现在就是一个“穿衣服”的过程,就像流行歌手,大街上看到的唐装,这些都是中式。其实你可以穿任何衣服,就看你喜欢什么样的风格,要怎么选择。

方楠:怎么把自己设计的图纸做得完美,没有一丝错误,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每个项目上能多少个百分比实现自己的设计,这取决于时间、地点、甲方的意志,取决于建筑师当时的状态,取决于合作伙伴的工作状态。所谓理想,我们作为建筑师的理想,把一个建筑交到你的手里,你就按照甲方的意愿尽可能达到比较高的完成度,这就是最高境界了。我一个做律师的同学,说他的最高目标是宪政改革。跟我们这行相比,确实不一样,因为建筑最后还是属于社会的发展,建筑师只能是不断提高自己,多看多学一些手法,多掌握一些技巧。每一个建筑对于每一个开发商来说,也都是他的梦想,我们是去帮他实现他的梦想而不是去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所以也要尊重业主的审美和选择。当然也会有我们自己的梦想和甲方的梦想结合的比较好的情况存在。

王汝丰:老师就是这样类型的建筑师,你如果想用我的设计那你就先看看我设计出什么样的东西,不要指望你的想法能左右我的设计理念。虽然这样的设计师很少,但是老师就是这样的,因为他是把房子看成自己的一个梦想。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