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建筑的中国语言  > 正文
建筑的中国语言
发布时间: 2011-02-23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方楠:我的校友齐欣,从法国回来后在廊坊做了一个九宫格,还获得了某奖项,但是利用率却很低。我们去看过后做了总结,他这个九宫格就是形式的生搬硬套,把南方的建筑搬到北方来了。香山当时有一个项目,我们从承接施工图到最后连设计图一起承接下来。这个设计图本来是张永和在做,但是因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做出让步。张永和的设计只能符合不足10%的人的审美需求,而我的设计会是80%的人都喜欢的设计。

最终还是说的到之前我们谈到的话题,建筑的好坏,除了少量的先锋派在探索之外,真正的大量的建筑还是取决于社会审美的评价。社会审美由谁来定?市场。在这个社会中,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事,现实就是如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总结一下社会的审美趋势。

刘延川:中国在理论上缺少一些东西,通过总结形成一些东西,不一定是共识或者是标准,但是得有这么一个平台。包括之前谈到的符号。符号没问题,做符号才是问题。符号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作为人认识一种文化最直接的印象,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看你怎么发挥了。古代那些御用的建筑师,皇帝说要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这是因为他是认可皇帝的想法的,他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所以这些建筑能够做好。相比之下,南方那些文人就会找另外一种类型的建筑师。如果建筑是为了巩固政权,那就要找一个理想一致的;如果开发商是儒商,那应该找是有更多的文化底蕴的……只有你把人找对了,才能出好的建筑。当然有时候也看你是马上就会改变还是坚持一下再改变。坚持一下,有可能甲方就会因此改变,也有可能你会被甲方炒掉。无论是面对开发商还是政府,其实都是一样的。

现在大家都说80后比较难以管理,难以管理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只是满足领导的意志而委屈自己。如果他做了领导,面对比他更年轻的人的时候,处理起来类似的事情就会有可能有进步。

方楠:在过去,你不当“顺民”,你就没办法生存;现在却不一样了,有的开发商会让你做做你认为的最理想的东西并不加以限制,这就是一个好的信号,是一种进步。

前不久我们有一个项目在天津中标了,农垦局的项目。大家都很满意,但是局长却不同意。他找到一张斯洛文尼亚公寓的图片,要求按照图片建造。我们的项目是一个行政办公楼,不能生搬硬套公寓的样式,那样不但造价会很高,而且根本就不适用。但是局长坚持己见,这个项目已经搁置了快2年了。这是民营企业有生存空间的原因之一吧,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王汝丰:他们这样做是要把项目价值最大化。

方楠:建筑缺什么?建筑缺少的就是现代性,就是能够符合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的并且好用的。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做出来的就是具有现代性的建筑。

王汝丰:现代的东西是简单的,纯粹的,高度工业化、集成化的,但是现在在咱们国内太难实施了。另外还有一个价值认同感的问题,还有一个科室实行的问题。我一直讨厌所谓的做策划的人,我一直认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负责任的,他们的导向是有问题的。

方楠: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时代。作为建筑师,你应该认识到这个东西。当然你可以做一部分超前的,但是你如果有社会责任感的话,你应该去发明一种能够适应整个社会的路子。

刘延川:我又要唱一个反调。我觉得现代主义的实质非常丰富,绝对不能说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主义在欧洲早期的发展恰恰是以社会主义理想为导向,这才可能导致这些人去关心原来并不被古典纳入到建筑体系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是时候补课了,好好补习一下现代主义这门课,重新把社会意识和建筑联系起来。

方楠:现代主义的含义很广,它并非只是一种形式,本质的东西就是建筑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和社会工业化的程度。

刘延川:建筑的关键是为谁服务。我们都说是为人服务,但为“什么人”服务?原来是为贵族,现在是为普通的工人,我觉得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贡献,也是社会最大的进步。

尚阳:新中式和古董之间的交流其实就在于手法:一些元素的掺合和运用。这个对于整个建筑来说,无非是一种形式。就我个人而言,建筑还是以功能为主,我们不能单说这个建筑是中式还是欧式,因为它是处在一个大环境中的。如果周围都是平板楼,我们在中间盖一个古塔,这样就不太合适。建筑是有条件的,我们要做的是从条件中挖掘对自己有利的,找到对自己最有利最能表现自己想法的东西。

尚阳 北京建都设计院建筑师

周毅 北京建都设计院建筑师

建筑是产生于你的创造灵感,产生于逆境中的。其实我们都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如果提供一块无限大的地给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条件,你可能什么都建不出来。建筑师要有主体意识。

方楠:他说的我深有体会。我感觉自己缺乏的就是他说的这种主体意识。就我个人而言,条件越复杂的地,我做的越好。但是真如他所说,给我一片空地,我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没有客观条件约束,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也是我自己的一种设计哲学,我是利用你给我条件来做,而非重新创造一个东西让我自己来做。

创造一个土壤让主体意识得到表达。我们需要把建筑师介绍给社会,然后做一定的理论分析。一来帮助社会认识建筑师,二来反过来也促进建筑师去思考这些问题: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促进建筑师的主体意识。

我的教授是一个典型的建筑评论家,他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或者是文化的角度去看建筑师,他从这些人的东西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幕落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