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均不断增加,截止到2008年,我国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4667家,勘察设计从业人员125万人。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行业内原本单一的勘察设计业务模式正在向覆盖工程建设产业链全过程的设计、咨询、项目管理、总承包等多元业务模式升级;行业市场格局正在从条块分割向一体化转变。在此背景下,行业成功要素从过去以技术为主,向技术、管理、商务策划、资本运作等多元综合能力转变,兼并、收购、重组、上市等事件在勘察设计行业不断“上演”。
根据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 2000年以来勘察设计行业近百起并购案例的研究,行业的重组整合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国内设计企业之间进行合并重组;为了获得客户资源和资金,设计企业与投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因为工程总承包能力建设的需要,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进行合并重组;为了获得核心技术优势,设计企业与科研企业进行合并重组;设计企业与房地产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外资工程设计集团并购国内设计企业。
通过对勘察设计行业97项并购案例的分类统计,可以得出如下判断:在勘察设计领域,内资企业之间通过市场资本运作行为进行的横、纵向一体化并购成为主流;集团内部子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和政府行政干预下的央企设计科研院所合并重组占有较大比例;外资对国内设计院的并购行为时有发生,但并不突出;在纵向一体化并购中,勘察设计企业多作为客体被上下游企业并购,作为主体去并购上下游企业的案例较少。

勘察设计行业的重组整合不可避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的重组整合将不可避免,并可能在未来呈现出六大趋势。
趋势一:央属设计科研院所合并到相关实体企业
国资委要求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明确指出到2012年,央企将调整至50~60家,而截至2010年10月,央企数量尚有123家。
推进央企重组的主要方式包括:央企之间强强联合;一般央企并入优势大型央企;设计科研院所并入相关央企等。国资委最近几年一直在将设计科研院所合并到相关实体企业中,以求在业务经营上产生协同效益。目前在123家央企中,还有13家设计科研院所。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根据国资委“大吃小、强吃弱”的央企并购原则,这13家设计科研院所不可能独立存在。可以预见,未来在国资委主导下的央属设计科研院所的合并重组仍将发生,合并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趋势二:设计院为实现规模效应进行横向的并购扩张
设计企业的横向并购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产生技术和管理上的协同效应,实现规模效益递增。同时,横向并购能改变设计行业竞争状况,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获取垄断利润。在行业结构方面,横向兼并减少竞争者数量,改善行业结构,解决了行业整体生产力扩大速度和市场扩大速度不一致的矛盾。
近年来,设计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时有发生,如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厦门市建筑设计院)通过收购南昌市建筑设计院、福建省工程咨询建筑设计公司等,形成工程设计集团公司,以厦门为中心将业务延伸至福州、闽南金三角及福建全省,还涉足北京、南昌等地。可以预见,强院收购弱院,大院收购小院或设计院之间的强强联合,在未来仍是设计院并购整合的主要模式之一。
趋势三:上下游企业并购设计院或设计院并购上下游企业
当今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已演变为工程建设产业链上相互合作、相互联结的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成功要素,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高低,更取决于产业链整体为最终客户提供工程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如何最大化。勘察设计企业或工程建设企业围绕产业价值链延伸所做的外部资源整合,其实就是通过各种合作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与互动,寻求整合价值,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的过程。因此工程建设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频频发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勘察设计行业并购的主要方式。
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工程建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中,设计企业作为客体被上下游企业整合的案例很多,而作为主体去整合上下游企业的案例则很少。在被整合之后,设计企业虽然获得了资金、市场和业务,但同时也丧失了完全独立性,自身战略诉求可能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和支持。当然,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由设计院改制而来的大型工程公司,如中冶京诚、中冶赛迪等,已经成为整合上下游企业的主体。可以预见,由设计院转型为工程公司,再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为规模化、多元化的综合型工程企业集团,这种现象也会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国内勘察设计行业。

设计企业作为客体被上下游企业整合的案例很多
趋势四:外资企业收购国内设计院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设计业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而勘察设计行业在2007年结束了WTO保护期,开始全面向外资开放,众多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企业对中国建筑设计市场觊觎已久,渴望参与其中。但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设计资质并不容易,并购成为外资企业进入国内设计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既可以直接获得国内设计资质,又可以获得国内设计市场和人才。
2007年,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设计咨询集团之一AE鄄COM公司先后收购了深圳城脉设计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开创了跨国公司收购中国甲级建筑设计企业的先河,打破了之前国外设计机构必须挂靠国内相关机构的合作模式。对于国内设计院所而言,与外资公司合资或合作,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合资后的新公司具备更多的工程设计资质,可承担工程设计业务和技术服务业务的范围大大增加,同时,还可引进国际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利用其影响力,开拓国际市场。
趋势五:中小型设计企业以联盟制、连锁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整合扩张
国内中小型设计企业的生存现状相对困难,往往不得不走上被施工企业或大型设计企业兼并的道路。其实,中小型设计院的竞争优势在于差异化、低成本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因此不妨转变思路,在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主动寻求以联盟制、连锁制等形式与同行业设计企业进行整合,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抱团过冬,甚至实现扩张。
例如国际著名设计公司——“五角设计”就是一家依靠联盟制成功的设计企业。联盟制的组织结构并不复杂,若干家独立公司,统一在一个品牌之下,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形象和统一价格体系。联盟内的企业成员分摊品牌建设成本,自负盈亏,一般不在同一城市经营,甚至分布在全球,个体规模一般都不大,但联盟后的企业形象却是一个跨地域的大公司。
趋势六:有实力的设计企业收购已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2007年,脱胎于原部属设计院的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筹集资金数亿元,开中国勘察设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之先河。
近年来,设计院上市已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勘察设计企业开始考虑企业的资本运作。企业实现上市的方式通常有首发上市和借壳上市两种,其中借壳上市的操作程序更为简便。虽然目前还没有设计院借壳上市的实际案例发生,但不排除未来有不符合首发上市要求或迫切希望尽快上市的设计企业,通过收购已上市公司来达成上市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