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社区营造,创造更美的生活

序言:

5月28日,建筑畅言网走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寸营造工作室,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社区营造-创造更美的生活”的主题沙龙,本次沙龙吸引了10余位业内人士的积极参与,包括中国标准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DDON笛东、ARPL设计公司、美国斯艾文建筑事务所等多家设计、研究机构的资深建筑师,以及来自金隅地产、北大资源集团、东方邦信置业等地产企业的负责人。 

时间:2015年5月28日

地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寸营造工作室

人物:

崔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寸营造工作室顾问总建筑师

王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寸营造工作室主任

余为群,DDON笛东副总裁

徐志宏,意大利ARPL建筑事务所中国合伙人

程荣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商务总监

管宇,意大利ARPL建筑事务所建筑师

孙瑜,清华大学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秘书长

周亚飞,清华大学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研究员

肖燕,北大资源集团品牌部总经理

鲍莉婷,北大资源集团公关传播总监

王宇,东方邦信置业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总监

段爱辉,金隅地产规划设计部总监

王晗,美国斯艾文建筑事务所建筑师

张杰,中经联盟规划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

幕起

沙龙现场

畅言网编辑:

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沙龙活动。首先请崔总进行社区营造主题的演讲。 

崔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寸营造工作室顾问总建筑师

崔曦:

今天非常高兴大家来到这里,共同探讨社区营造的话题。目前,社区营造是个热门话题。在城镇化背景下,许多开发商关心的问题不再只是把房子卖出去,更关心如何经营好社区,如何盘活资产。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区营造都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畅言网组织了本次活动。我们之所以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因为政府和开发商的需求。我们工作室对社区营造组成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我也曾经参加过社区营造相关的论坛进行演讲,我们的社区营造研究也在杂志上进行连载。所以,我很高兴在此分享我们的案例,介绍我们的思路、理念、方法。在新型城镇化下,大家一方面关注乡村社区营造,还关心城镇开发社区营造。

我先介绍台湾桃米村和日本古川町的社区营造。本届政府非常重视“美丽中国”计划,提出了“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口号。在城市快速建设时期,我们面临着雾霾、污染等城市问题,这使得城市远离美丽。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安全食品和环境在乡村中曾经很容易得到,现在却成为要去追寻的东西。

我们再看农村存在的问题,“空心化”也成为美丽中国难以启齿之痛。中国的自然村正在以每天250个的速度消失。在座各位不知有没有看过《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书里面记叙了农村的变迁史以及农民现状的悲痛。《舌尖上的中国2》制作人陈晓卿透露,大家给他反馈说,你们描述美食少了点,表达的社会和人文多了些。陈晓卿表示,当选题上交时,发现乡村美食基本都是老人做,年轻人都去城市务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作为电视工作者,他必须回应这些社会问题。

今天的中国其实只是重复发达国家的昨天,这是城市化必经的阶段。我们去梳理英国历史,他们也出现过城市过密、乡村衰退的问题。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理论也是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提出了城市发展模型。日本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以及村落衰败的现象。台湾80年代也出现过类似问题,《海角七号》就反映了台湾当时的社会问题。

回到社区营造话题。社区营造是指,居住在同一个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行动来处理共同面对的社区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建立居民和环境的紧密社会联系。这一过程被称为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在50年代成为世界推广的活动,包括日本、台湾、美国都在开展社区营造。说到台湾桃米村社区营造,我们许多同事正在做相关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台湾80年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世界领先水平,当时台湾农民收入已经达到城镇居民收入的70%。当时的台湾农村也普及了电视、电话,家家拥有小汽车。农产品已经成为台湾的特色“名片”。通过社区营造,台湾农业得到了再次兴盛,休闲农业成为新兴增长点,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全年休闲农场收入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关于社区营造,日本的宫崎清教授说,社区营造由具体行动增进人与环境的社区感,具体行动分成“人、景、地、文、产”五方面。社区营造创造了独特环境(景),对于在地性特色的发扬延续(地),以及历史文化的延续(文),这三方面都是较为表象的东西。然而,对于社区居民、人与环境的关系,激发了人的社区活动,是社区营造的“魂”。

另外,我还要说说社区动力、产业发展。大家可能都去过台湾。在到日月潭路上,我们会参观埔里镇,再可以看桃米村。以前,这里是个传统村庄。在90年代,桃米村经历了劳动力严重外溢的问题。1999年9月21日大地震摧毁了桃米村。村重建也随之进行,这是村庄的内忧。2002年,加入WTO后,当地农业如何保持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外患考验。基于这点,桃米村需要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大地震后,当地提出了建设家园、实现梦想的口号。在政府号召下,许多当地年轻人纷纷返乡,投入到重建家园的队伍中。政府设立了新故乡文教基金,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留在乡村社区的理由,鼓励他们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基金会发起人廖家展引进了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鹰取社区的临时性纸教堂,作为构建居民生活原点的象征。纸教堂说明了物质和生命的脆弱性,也暗示了信仰的坚韧性,将它引到台湾对社区精神建立很有好处。从建筑角度,我们研究了纸教堂的材料和空间关系,在此不做赘述。另外,桃米村提出了“护溪工程”策略。桃米溪是村中的一条贯通东西的小溪,是桃米村的“母亲河”。由于这里曾经是埔里镇的垃圾填埋场,溪水臭气熏天,污染严重 。为了将村民们团结起来,桃米村民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护溪行动,鼓励村民和志愿者共同做这项事情。在共建过程中,大家的精神“拧成一股绳”。

除了围绕精神建设的事项外,第二个要点是桃米村的产业。桃米村致力于产业特色化,梳理了资源。当地临近日月潭,但是没有什么资源被挖掘出来。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尽管桃米村只占台湾0.05%的面积,但是拥有台湾72%的青蛙种类。他们就把目光集中在青蛙产业上,发展了青蛙观光的路线。一方面开拓青蛙观光产业,另一方面进行生态涵养,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增加信心,桃米村邀请了大学的教授团队,帮他们开了600个小时的体验游、深度游观光概念的课,让他们知道未来的后现代经济有什么可能性让农村富裕。在打造青蛙观光过程中,桃米村采取了拟人化和全息划的手法,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强化了知识性。拟人化是用拟人手法介绍当地的23种青蛙和青蛙分布情况,例如被称为“忍者黑萌”的小青蛙。另外,还在雕塑小品和邮箱中添加了青蛙元素。民宿也用青蛙主题,内饰和标牌都用了青蛙形象。桃米村不仅做出特色产业,也留住了村民,让村庄重新焕发活力。旅游人数和收入变化以及留下的解说员数量都说明了村庄的活力。由于可以为乡村建设做出贡献,也可以致富,许多人选择留在桃米村。

虽然景、地、文只是表象,但也是我们要着重建立和打造的对象。对于人的因素,要焕发出他们的精神,让原住民成为社区建设的灵魂。另外,还要挖掘出具有支撑性的特色产业,才能留得住人,保持和延续乡村风貌。除了一二三产业,台湾提出了发展第四产业的概念,即美学、感性、游憩产业。从传统价值出发,实现了价值转化。此外,NGO志愿者也参与了桃米村的重建中。

日本故乡再造活动在一段时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从南到北,从北海道小樽到冲绳,日本创造了许多示范和样本。如果说台湾故乡再造是自下而上推动,日本许多情况是自上而下推动。从60年代到80年代后期,日本出台了古都保存法、文化财产保存法、景观条例,提出了多项法律规范倡导。多年中,日本故乡再造取得了丰硕成果。古川町案例里,日本社区营造在保护人间国宝,建筑保护,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摸索出丰富的经验。

古川町曾经是日本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小镇,是岐阜县人口仅有1.6万人的小镇。在日恩经济快速发展期,这里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当时濑户川曾经是一条污水沟。以濑户川改造为契机,重塑了小镇风貌。新加坡城市改造大师刘太德说过,日本小镇如同一首美丽的诗。当地居民与政府合力进行濑户川清理改造。如今,濑户川有上千尾的锦鲤,街道边的绿植非常宜人。政府还出台了若干法规,保护当地的环境,包括路灯避免使用高彩度颜色,尽量用素雅的装饰,使中央历史街区洋溢着简单质朴氛围。在日本,有特色工艺技术的人被称为“人间国宝”。古川町当地有许多匠人被聘为皇室建筑师,手艺世代相传,他们提出了发掘古川町独具文化特色的匠师的运动,在统一规划调理下,建立具有特色的风貌,发展当地旅游。这些匠师做的屋檐下方的云饰是独一无二的。许多旅行者也去寻找各种不同的云饰,成为当地旅游一大特色。古川町还开发了飞驒文化馆和古川地酒,包括仅限当地购买的地酒。节庆活动方面,每年4月19日,当地会举行飞驒古川季,外地游子回归家乡,参加花车巡游,运用3D电影、人偶等方式宣传文化。古川町在1993年赢得了日本故乡营造大奖,成为典范。这个1.6万人口的小镇一年接待游客上百万,极大带动了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想分享城镇开发的两个案例。柏市位于东京的东北部,是东京的卫星城。柏市是目前大东京周边为数不多的人口上升的城市之一。柏叶新城在柏市的北部,依托老城柏市进行发展,定位是学院都市,希望吸引更多大东京地区的人特别是青年家庭前来居住。从三个方面来实现愿景,分别是环境共生都市、健康长寿都市、新产业创造都市。其中做的很好的一个项目是社区儿童综合体,帮助解决家庭棘手的儿童教育。我们社会中有许多家长不能在四点半下班、接孩子。其实现在华润等开发商已经开始做了“四点半学校”,利用社区退休人力去给孩子教课。这个柏叶儿童综合体整合了社区托儿所、家庭聚会中心、家庭农场、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做了很有新意的项目。社区托儿所不光结合了房产开发,还有先进理念和保育人才。家庭聚会中心可举办孩子生日会,供妈妈们交流育儿经。儿童活动中心方便孩子们放学后参加社区活动,让父母非常放心,孩子们也能学到知识,开拓视野。社区活动中心是市民活动的平台,有社会成果的展示场和市民生活的体验场。我们在交流中发现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在社工方面存在很大短缺。西方社工非常发达,人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义工,城市也设立了很好的义工积分体制,从事义工的人在自己进入老龄后可以优先享受服务。我国在社工方面存在很大缺口,机制也不完善。如果我国实验建设社工和积分体制,将会是很有示范意义的事情。柏叶会定期举行社区沙龙,提供市民农园和国际交流等丰富活动,另外还有智慧城市展览和社区读书会。柏叶社区智能系统提出了“社区信息扫一扫”功能,把各种社区活动同APP相连。社区活动也有积分项目,打扫卫生,农园劳动,照顾社区老人,环保交通出行,都参与积分活动。作为回报,居民可以参加社区workshop,兑换吉祥物,农园优惠券,享受本社区社工上门服务。

最后说一个英国的七橡树的社区营造,七橡树在伦敦的东南区距市中心35公里的地方,这个地方以前叫诺尔庄园,是英国王室包括伊丽莎白,查理八世等王室打猎的一个场所,以这个诺尔庄园为基础,后来逐渐带来了人口的聚集,就形成了七橡树小镇,到现在我们去气象树小镇和诺尔庄园都可以看见中世纪的野鹿园,里面散养了很多梅花鹿并且游人是可以近距离的去喂食梅花鹿。

我们去考察这些地方时候,整个社区营造里面采用了很多的手段、策略和方法,比如里面有一个“万花筒”,它是集博物馆、图书馆、画廊为一体的小镇复合型的文化设施,图书馆不光有书,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活动包括故事会、婴儿学育时间,以及每周读书会等。里面还有儿童的专区,里面的博物馆也是展示了这个小镇独特的发展历史,而且这样让在小镇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到小镇的发展,对这个小镇有更多的认知和热爱,之所以说它是一个精英的小镇,其实是因为里面学习气氛非常的浓郁,里面的移动图书馆和云端图书馆非常发达,这些设施保证学习的触手可及。

另外他在教育方面还有一个全覆盖浸染式的教育环境,他涉及了两大体系,一是自然中成长,自然成长是他为孩子们设置了覆盖幼儿园阶段的健学体系,健学是来自日本的概念,让孩子们真正的亲近自然,亲近动物,而不仅仅是在书本上的知识; 二是集体中成长,集中成长是八到十二岁的孩子有不同年龄段的培养计划,让他们能够一起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合作、规划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精英化的社区也非常提倡运动,他们提出的口号就是“人人皆有,无处不在”。另外小镇中心还有一些会客厅,作为商业的配套,作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的地方。七橡树的人还拥有自己的节日,还有自己的巷子徽章作为他们小镇的logo,让这个小镇的人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我刚给大家分享的几个案例是从乡村的建设角度、城市发展角度以及城市设计建设的角度出发,分享了社区营造不同的策略方法和经验,或者是一些新的可以带给我们启发的理念。

我们本身工作室也有很多这些方面的项目,包括我们给保定市政府做的新城镇化的策划以及前期的规划策略,还有给中粮集团和国奥集团做的新城镇化建设里面的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规划,另外还给其他的开发商做过养老或者大健康产业医院等,其实很多都是跟现在的大家所关注的社区营造以及一些新城镇发展趋势相关的东西。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更美生活社区营造创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