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社区营造,创造更美的生活

 肖燕,北大资源集团 品牌部总经理

肖燕:

我们做的是新文化的社区实践,目前确确实实在做社区营造的事情,特别是刚才提到的一个小孩中心或是社区活动中心,他们的尺度和概念会更大一些,我们现在做的类似于一个小区这样的概念。我们做新文化社区是从2009年开始提出,由北大交予方正公司来管理,成为方正旗下的一个产业集团,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确立了新的战略方向,我们把自己的企业定义为资源整合型城市运营商,这个概念是很超前的。

北大的企业来做地产和别的企业做地产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前期做了很多的调研包括和一些咨询公司共同探讨,我们提出“城市运营商”概念。虽然后来很多大的房企都在这方面做转型,或者把公司的重心往这方面去转移,但是我们提出这个概念的原因是不光是建房子,也是通过社区或者说这个社区的建造我们是可以去输送很多北大的东西,优质的文化和方正优质的产业,这都是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小到社区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所以现在我们的项目有十几平方公里的,也有非常精致的一些社区,这都是和我们的理念相契合的,我们希望通过地产的开发把我们背后的强大优质的资源输送过去,从我们公司名称上看可能地产属性不是那么突出和明显,但其实这和我们后来确定的战略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在2013年的时候正式提出了“新文化社区”这样的产品概念,这样的概念利于传播我们的产品特色,为了大家更好地去理解这个新文化社区,我们赋予它四个特点:一、注重知识文化的社区;二、注重人文设计的社区;三、注重自然生态的社区;四、注重居民共建的社区。

单单从字面的意思,大家就能体会到我们地产开发的理想,它不光是一个物理的空间,不光是一个建筑,更多的是我们在里面赋予了很多生活的东西,也就是大家的生活方式。从落地来讲,怎么样去承接这四个特点,我们现在能够让大家非常直观体验到的两个中心、一个平台。我们所有的社区无论体量大小都会有的两个标配,正是所谓的“两个中心”,一是新文化中心,一是健康管理中心,还有一个互联网的平台,一些面积大概在800-2000平米的小社区文化中心其实是小区的精神堡垒,类似于日本地震后盖的纸教堂。

中国人更多的是缺乏一些信仰,在我们现在生存或者生活都市里面,已经感觉到的是人际交往的冷漠,或者说大家没有这样的机会去交流,我们希望这样一个物理的空间存在会给大家更多的精神交流或者作为精神滋养的场所,我们觉得这个是重要的。在中心里面我们会有标配的空间,一是北大书院,二是北大讲堂,还有就是资源家的体验区,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还会增设一些选配的空间,如四点半课堂、老年人活动室、书画室等。从这些空间的名称上就可以感觉到文化气息的浓厚,这也是我们北大企业的使命和社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元素,我们会举办很多北大教授的讲座和当地的文化名人的讲座,还有一些当地居民的分享。我们倡导居民共建,我们希望大家参与对自己社区共同的资源的建设。 

另外一个中心是健康管理中心,这个中心是在当地注册的诊所,但他绝不仅仅是一家诊所,它给大家提供从老人到小孩家庭的健康呵护,靠的是整个北大医学部的优质的医疗资源,还有包括一些当地的三甲医院,在那里你可以进行日常的健康的数据的监测,还可以救治一些基础的病。再进一步,它能够直接对接三甲医院,预约医院的专家,如果当地解决不了,它还可以对接北京等地大型的医院,甚至还可以对接国际医院。

“资源家”这个平台是我们为了打破一些地域的壁垒而做的网上资源交互的平台,他也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和周边商区的服务,他是一个互联网的产品,它采用了O2O 这样一种服务的提供方式。在我们新文化社区的概念之下,在两个平台一个中心的概念之上,还有一个整体的新文化社区的服务体系的提供,我们会提供很多内容的服务,除了刚才说到的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还会有金融服务和智慧社区的服务,这几种服务的提供方式既有线上又有线下的,满足大家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层面的服务上的需求。 

孙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秘书长

孙瑜:

我们的团队是清华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我们成立的起点是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开始,地震后我带着一些学生去汶川做灾后乡村重建,那个时候我们是拿谢英俊建筑师的开放建筑理念。在这个指导过程中,他就会让在之后建筑实施中的参与性非常强,而且他的开放性空间,让可持续性在建筑上可以真正的落实。我们在四川茂县村庄去做全村的土建,做完以后,我们也尝试后期再给他们做一些乡村的经济发展规划,结果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村民在重建阶段建立的那种信任在后期已经改变,完全依赖政府的资金支持,村民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找到了台湾社区营造的一些经验,台湾的社区营造其实看起来是自下而上的,大家重在参与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政策的支持,政策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营造的范畴就是首先要我们去定义地域。过去大家对社区更多的是地理空间认知,我们需要重新去看待地理空间,把更多的人的生活带入进去,所以去看待这种社区更多的是要有新的地域感,新的生活空间感,然后就是需要有人,之外就是大家的认同感。基于这样的社区大家所产生的认同感之后就会有一些要改变现状的新的愿景,在这些愿景之外大家就会有参与性的行动,我们觉得社区营造重要的意义是让这个地方的人了解到不光光是生活在这里,而是要通过自己或者是大家的集体行动改变现状,从一个自在到一个自维的思想上的改变。

我认为在社区营造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市场行为应该扮演的角色、社会力量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社会居民自身和社会组织等等),各种角色应该分工准确,不要模糊,运营可以借鉴物业公司,引入一些专业化的操作。

通过社会组织让居民更有公共意识,努力培育出“公民”。怎么定位会影响执行,定位为“居民”,那么他只要满足私人领域的需求即可,如果我们把他定位为“公民”,除了私人领域的需求外,他还要满足公共需求,可能会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一些。

畅言网编辑:

身为台湾的建筑师,余总应该有很多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经验和独到的心得,请他来给我们谈一谈。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更美生活社区营造创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