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车站机场建筑巡礼  > 正文
新天津站:体现现代铁路建筑内在品质
发布时间: 2011-02-1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天津站始建于1888年,初站址建于“旺道庄”。于1892年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上世纪初,因“庚子兵变”车站被毁,1902年在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后拆除)。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的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现在这个天津新站,是我国第一个集常规轨道,城际快车专轨,轻轨,地铁为一体的火车站,这在世界上估计也是罕见的。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打造“零换乘”时代。被列为天津市20件民心工程之一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其设计方案中非常突出“零换乘”的服务概念。什么叫做零换乘?如何进行零换乘?说得简单些就是,京津城际快速铁路与城市地铁的换乘,地铁2、3、9号线之间的换乘,均不用出站便可完成,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出行。京津城际快速铁路将与天津站交通枢纽的地上部分和地下一层进行连接。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是集普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和周边市政道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这一工程以铁路天津站前后广场为核心,东至李公楼立交桥、西至五经路、南至海河、北至新开路。这项庞大的工程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在这,我们将走进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第一标段,带您“畅游”由天津三建创造的“地下奇观”。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第一标段的工地内非常热闹,往来的工程车不间断地运送着工程土,地面上的建筑工人却显得寥寥无几,原来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在地下作业,与我们常见的建筑工地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天津三建使用“盖挖逆施法”产生的结果。

涉及工程项目难免会使用专业术语,所谓“盖挖逆施法”从字面上看并不难理解,先盖后挖,与传统建筑方式“背道而驰”。传统建筑方式多是先打地基,然后在逐渐向上盖建筑,但是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第一标段是中心枢纽,就像是一个家庭中常见的“接线板”,很多轨道工程都要向中心枢纽靠拢,最终与“接线板”实现成功对接,为了保证地上部分的城际铁路站房工程顺利实施,中心枢纽只能采用工艺复杂、安全性高的“盖挖逆施法”。

天津新客站位于天津城市中心,地处和平、河东与河北三区交界处,商圈环抱,紧临海河,是天津市最主要的交通枢纽。

天津新客站建成后的站房整体通透流畅,功能齐全、高效、便捷、智能化,充分体现了现代铁路建筑的内在品质。站房包括城际北站房、高架候车室、地下进站厅、无站台柱雨棚及高站台、东西侧旅客地道、东西侧行包通道、既有南站房,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范围以天津站前、站后广场为核心,东至李公楼立交桥,西至五经路,南至海河,北至新开路区域。建成后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将以轨道交通集中换乘为核心,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结合前后广场的改造工程的实施形成行人优先、人车分流的综合换乘枢纽。”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