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建筑业正处于良好的上升发展阶段,急需大量训练有素的技术型产业工人。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却面临着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出现断层,外协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等诸多问题。随着“民工荒”出现,我国建筑业劳动力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更加凸现。技术工人作为整个产业的基础,需要业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目前,中国建筑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势头良好,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建筑业作为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富余劳动力的一个产业,加以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低劳动力成本也成为中国建筑业最大的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一向以“劳动力富余”主持的中国也开始显露出“劳动力紧缺”的问题。2003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出现了“民工荒”,影响也波及建筑施工企业。
“民工荒”出现后,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是采取到收入更低的内陆地区招工人的手段,来暂时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但同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培训所需要的外协工,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中国建筑业劳动大军存在已久的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出现断层,青黄不接,而外协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这种局面若得不到及时改善而进一步蔓延和恶化,将直接影响中国建筑行业下一步的发展。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种繁多,工序复杂,高中低技术兼有,既有地面的平面(地下)作业,又有设备工程安装调试、结构工程施工、装修与清洗工程等空中施工的立体作业;有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定额员、现场指挥(领工)员、直接操作员等人员的分工;有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瓦工、木工、电工、钳工、管道工、钢筋工、油漆工、电焊工、起重工、铆工、驾驶(盾构、塔吊等专有设备操作)员等工种的不同。这些作业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
中国建筑业的升级,不仅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更需要有大量的训练有素的技术型产业工人,他们作为整个产业的基础,需要业内给予更多的关注。毕竟,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明天谁来为我们的建筑业添砖加瓦?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薪酬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中青年技术人才纷纷流失,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造成了技术工人队伍出现年龄断层。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有生力量的外协工,又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等问题。
建筑劳动大军结构性问题“浮出水面”
以中国建筑大省江苏和广东为例,据刚刚公布的江苏和广东建筑业经济普查结果,目前两省分别有独立法人企业6474家和9202家,从业人员年平均数约为272.70万人和163.65万人。
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人一般分为建筑企业内部技术工人和外协工两大类。
建筑企业内部技术工人是指在建筑企业编制内、从事技术方面工作的正式工人。按照施工生产领域分,技术工人可分为“蓝领”和“灰领”。“蓝领”是指实际操作人员,从事的是具体的操作工作,“灰领”是指技术人员,包括中层管理人员。从知识、技能侧重面看,“灰领”侧重于程序性知识,“蓝领”侧重于动作技能;从能力侧重面看,“灰领”侧重于管理能力(特别是对“数字化对象”的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蓝领”侧重于操作能力;从工作内容侧重面看,“灰领”侧重于现场管理、设计和操作,“蓝领”侧重于具体操作。
随着建筑技术(尤其是钢结构技术等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全面展开)的发展,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对“灰领”和“蓝领”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工人队伍现状却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企业改制时期。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在薪酬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使得中青年技术人才纷纷流失,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技术工人队伍出现了年龄断层。同时,技术工种的补充也跟不上。由于历史性、体制性等因素以及年龄、观念、文化水平等原因,相当多的“蓝领”岗位对于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诸多的因素,造成整个中国建筑施工行业缺少一支技术工种全面、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令人鼓舞的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好转以及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施工企业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中建、中铁、中交、中化、中冶等“国”字号系统企业和以浙江广厦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或民营企业纷纷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其中,既有“传、帮、带、教”的传统技术培训方式,也有建立技术培训中心等新的教育模式。上海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建立现代建筑业的技术培训学校,加大对该区域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可以说,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发展问题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重视下,将会逐步得以解决。
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技术工人外,外协工也是企业不可缺少的 一支有生力量。建筑施工行业和汽车、造船及其他重工业相比,在建筑施工、装饰、调试、修缮与拆除等过程中,其雇佣的外协工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是相当大的,他们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以江苏为例,其整个建筑业的劳动力总数为272.70万人,其中外协工占了80%以上。
在广东,建筑施工企业外协工数量减少的比例远远低于正式工人。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5年,广东建筑施工企业正式工人的数量减少了24%,而外协工的数量仅减少了8.3%.随着中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经济总量的增加,施工周期的缩短,市场竞争的激烈,外协工队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和不可缺少的一支有生力量。按照江苏和广东建筑行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来推算,估计外协工的数量已占到整个中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总量的70%左右。如江苏扬建建设有限公司,目前使用外协工人数已占一线生产工人的四分之三以上,外协工队伍完成产值约占公司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从从事的工种看,外协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工作量大的工种,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砌筑、木工、水电安装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