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大洋新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对建筑的关注度从没有像现在这么高,或褒或贬,都表现出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期盼和渴望。而建筑师也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城市建设的前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尤其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建筑师应该担当起三种责任。
一是担当起城市建设的推手责任。所谓“推手”之责,就是在城市建设、建筑设计中,使城市更宜居,使建筑更人性化。30年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特别是建筑,在老百姓眼里被颠覆:原来建筑不仅仅是四合院、排排房、整齐划一的房子;它可以是几百米高、多几何形、非对称,甚至它的外形可以是怪怪的。建筑师的智慧让百姓大开眼界。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城市越大越好,建筑越高越多越好,人们更渴望回到“原来”的家。因此,注重地域特色,遵从历史文脉,保护生态环境,体现时代精神的城市和建筑,自然落到建筑师的身上。
二是担当起影响社会的责任。所谓“影响社会”之责,首要的是影响城市的领导者和投资者,因为他们是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投资商,他们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决定了一座城市、一个建筑的形象。只有提高二者的建筑文化素质,我们的城市形象才会更加文明。
比如眼下人们批评的南北城市“千城一面”、城市中“钢筋水泥林立”的状况,表面看是建筑师的责任,但本质上却是决策者政绩意识的反映。这其中建筑师的苦衷自不待言。再比如,人们指责的所谓“欧陆风情”,虽然是一种社会思潮亦或外来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但开发商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致很多四不像的建筑污染了城市,这其中建筑师委实难以左右。
但是,建筑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影响城市的决策者和投资商,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的视觉污染。三是担当起普及建筑文化知识的责任。所谓“普及建筑文化知识”之责,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社会建筑文化知识的素养,让老百姓明白,文明的城市、和谐的居所应该是什么样子。
首先,建筑师要提高自身的建筑理论水平和建筑文化素养,不能随波逐流。像久吹不散的“广场风”、“欧陆风”等一些不良的商业建筑文化,反映了社会建筑文化素养的普遍低下,阻碍了先进生产力催生先进建筑文化的路径。只有建筑师增强抵御各类风潮的能力,才能担当起普及先进建筑文化的重任。其次,建筑师在埋头创作之余,应多做些具体的建筑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特别是在信息传递多样化的时代,可以利用博客快捷、便利的优势,畅谈建筑创作体会,进行建筑评论;利用纸媒介的广泛性,做些基础知识的宣传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