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 正文
布正伟:责任就是做出建筑的“品格”
发布时间: 2009-12-2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中房集团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真正有责任感的建筑师要使他的作品在完成以后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是根据建筑师个人的口味,抛弃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搞一些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伪形式”建筑。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艺术网

建筑师承担社会责任,最主要的是要清楚自己设计的作品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这是责任的最基本层面。

通俗地讲,建筑的基本标准就是实用、经济、美观,意大利建筑师维特卢威还提出了一个“坚固”的标准。而我理解的建筑标准是:实用、安全、经济、美观。建筑师在接到一个设计任务的时候,在一定条件下,你要解决上述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面对当前情况下的造价、技术材料,现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技术力量,建筑师必须要很好地思考如何满足上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建筑不仅仅表现在其美观或形式上,甚至不能是建筑师要自己出风头,而当前建筑的形式收到了个别人名利思想的左右,个别人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现在最时髦的地标性、建筑个性,要玩一把。这些都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建筑师的所作所为。真正有责任感的建筑师是要全面考虑问题的,考虑使他的作品在完成以后要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是根据建筑师个人的口味,抛弃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搞一些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伪形式”建筑。

有些作品建成以后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且时间的检验还不仅仅是短时期的检验,一座建筑要经过一段时期的检验才能评价它是否取得了上述的3个效益。比如现在被大家所公认的奥运建筑,不论是在奥运会期间还是现阶段,从老百姓的参观和使用情况来看,大家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即使这样,也是我们在目前这个阶段评价的,真正要提升到历史角度上,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例外,像北京的10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也好,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好,也是经过长时间检验才证明它们是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所以也是能够存在人们记忆中的美好建筑。

建筑师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他设计的作品真正能够为社会所用。比如设计的学校能让学生们安心学习,设计的图书馆、体育场,真正能使学生们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又如博物馆的设计,从设计流程、设计的展示方式以及建筑物本身给人的感染力,能让老百姓感觉到这个博物馆是一个生动的课堂,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建筑师带有公益性质的责任。相反,如果博物馆的内部设计不是很精彩,外部形象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样式,这样的博物馆真正的公共效益就不是很好,不仅浪费了很多资源,而且也不是节约型、环保型的建筑。

当前,很多建筑都是“伪形式”的,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仅仅是一些人不成熟的审美趣味和理念,并把它强加于社会,使建筑的功能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发挥,而且还造成了日常管理费用、维修费用的浪费,无法实现其公众效益。真正的公共效益是看建筑能否在社会上得到美誉,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情操,能够增加人们的知识。同时在它本身的运作过程中,也是合理的、有效的、经济的。我们现在有些评论仅仅是从形式到形式,甚至有些领导定案也是这样,一些建筑的空间又大又空,办公楼的空间越做越大,说什么所谓的“共享空间、新世纪新地标”,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且结构技术也很复杂,平常的能源消耗也很大,这样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现在很多的博物馆、体育馆甚至航站楼,剖面和层高不是根据内部使用的最合理最经济的形式设计的,而是通过外部体量把它撑起来,而且还要强行设计成奇特的形状。例如某些航站楼,非要设计成起拱的飞翔样式,以体现其与众不同的特色,把形体都具像化了;不仅把它建得又高又大,而且周围还是通体的玻璃幕墙,对于能源的消耗是很厉害的。

当前的大型建筑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建筑越来越难看,越来越失去建筑应有的品格。不能说与众不同的就是好的,这种想法显然太幼稚了。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