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30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858人遇难,366586人 受伤,18618人失踪,五百万受灾群众流离失所。
为什么在地震中,有如此多的建筑物倒塌?未来我们又将如何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损害,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
建筑物安全与震级无关,与防烈度有关
本次汶川地震震级为8级,是否就导致了建筑物大量垮塌呢?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五家设计院之一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综合设计所所长叶永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首先澄清了这个概念。
他指出,“对于民众来说,普遍有个误导??建筑物的安全与震级有关。实际上,建筑物的抗震性,不是由震级来控制的,而是由地震烈度来控制。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对应无数个烈度,烈度才真正决定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汶川地震最大烈度为11度,场地条件不同,时间长短不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
叶永强为《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国家对于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明确的防烈度系数规定。如果地震烈度超过了该系数,那么,建筑物倒塌或者受损,就不予追究责任。消费者购房时,虽然拥有70年产权,但其正常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只是50年。超过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进行专业的评估和鉴定。”
据记者了解,国家在建筑物抗震设计当中,明确提出三个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地震防烈度7度以下(含7度)为小震;8度为中震;9度以上(含9度)为大震。目前,北京地区建筑物的地震防烈度为8度。也就是说,在北京,假如地震烈度为7度以下(含7度),建筑物不坏;地震烈度为8度,建筑物可修;地震烈度为9度以上(含9度),建筑物不倒。
记者同时了解到,一些重大建筑工程、纪念性建筑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以及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核电站、医院门诊楼、大型公共建筑和大型桥梁等,设防标准要高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在出现灾情的时候要求还能正常运转。
“汶川地震烈度高达11度,震源很深,从理论上讲,换作是北京的建筑也基本上都倒了。” 叶永强告诉记者。
建筑物安全第一,不要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建筑物是要美观还是要安全?从设计来说,越复杂似乎越好看;但从抗震来说,则不尽然。
叶正强所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建筑方来讲,总想把外立面做得很美观,显得特别复杂;但从抗震角度讲,外观越复杂的,恰恰就越不抗震。外观设计中,尽量不要有凸面,一般来说,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外观,建筑抗震效果比较好。否则,必须要经过超限检查,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采取一些相应的加强措施。”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综合设计所副所长张成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不能说某个建筑是否安全,只是有些建筑为了保证安全要花多少钱。我们现在的建筑水平还不能保证都和鸟巢比肩,要保证这种新奇设计的安全,就需要很大的财力。一般来说,建筑不要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另外,在设计和施工当中要考虑次生灾害。譬如,目前大量的建筑整个幕墙直接落到底,一旦发生地震,幕墙坠落,极有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所以建筑物不能一味追求好看,还是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