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未来  > 正文
未来室内环境设计——“绿色”
发布时间: 2009-12-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也在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向了不要问题,而“绿色”这一概念的提出,将会推动我国室内环境设计。

 

  "绿色"室内的发展方向

绿色室内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一致行动。首先应该在社会观念上形成共识,建立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和"绿色"的美学观;其次应在业内围绕着"绿色"的室内理念进行全面的考虑,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方针贯穿到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环节。我国《环境保护法》上有关环境的规定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名胜古迹、温泉等,而另外一个层次的保护则包括对隐形环境的保护如光、声、电磁、气氛、色彩、变化的关系和因素,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注意到硬件的设计,忽视了弹性件的破坏、恶化和减少,甚至忘掉了软件(隐形)的部分,即忘记了室内设计的目的而造成建筑装饰中对生态平衡的间接性破坏,避免脱离经济基础的高消费,高标准和单一模式。

图片来源:www.nipic.com

1.设计观念应当更新

引入"绿色"观念设计师应起到主导作用,从设计自身来讲应修正建设者的不良思想,引导社会接受"绿色"美学,使全社会逐渐认同符合生态原则的"绿色"室内设计风格,确立正确的观念与意识,这是完?quot;绿色"室内设计的基础。而在设计师本身也应尽量采用简约的设计理念,提倡各类符合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各种设计方式,从风格、选材、施工方式等诸多方面统一考虑。

2.采用高效设备

最大效益的发挥设备本身的作用。在设备的选择和确定时应考虑其实用性与适用性,同时设备自身的性能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省电、省水和智慧型的设备,多是在其生产之初和设计之初均考虑了环保的要求,应是设计中的首选,太阳能及其他自然能的采集和利用也应作为设计的重点。

3.模具化、系统化的构件设计

标准化的生产或工业化的生产,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在设计中尽可能的使用定型产品,利用工厂预制化的生产模式来完成室内设计大量构件的施工,对减小现场单一施工而带来的各种浪费有很大的帮助。在设计时需要贯穿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即对室内设计的每一个部分应作全盘考虑,尽量用统一的设计风格、造型手法、施工方式来完成,而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设计。 

4.开放式的设计体系

在室内设计时应考虑空间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弹性设计。一些建筑的部位如果不定性或明显的有再发展的可能,应考虑将来变化的可行性,其改变并非是进行局部的重新装修,而是用加建的方式来完成。这就需要设计师用开放的体系,以可成长、可重组、可抽换的手法,对分隔部位进行预先的潜伏设计,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因局部的改变而带来的二次装修中的浪费。

5.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材料的再生性,"绿色"建材包括了三个方面:生产过程中的无污染,使用过程中的无伤害,可以回收与再生。使用再生材料是维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应建立起使用再生材料的基本观念。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对自然材料的选择不应过于追求对材料本身的形式,而应考虑其实用性。

6.室内设计师与建筑师、专业设计师的合作

为避免结构与其它设备专业的二次施工,室内设计师与专业设计师应当从建筑设计后期介入,建筑师在完成了基本的平面功能之后,应尽快协同室内设计师进行进一步的室内空间设计,由室内设计师与专业设计师对室内的空间形式、设备选用、管线铺设等作预先的计划,以免除后期装修中的不得已的大量改动。这就要求各设计工种应有全面的整体观念,系统的设计理念,贯穿着一致的"绿色"建筑的思想,良好的合作态度。

"绿色"室内设计将是室内设计历史发展进程上的新阶段,对于"绿色"的研究将促使我们竖立完整的环保观念,熟悉生态原理从而创作和设计"绿色"的室内。"绿色"原理的运用将从根本上革新我们的室内设计观念,使室内设计创作的道路更加宽广,使下一个世纪创造出的建筑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迎接室内设计"绿色"时期的到来,我们应当开始从组织、思想、舆论、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做相应的准备,推广“绿色”的知识使社会各界加强生态学的意识;建立相应的组织对“绿色”概念进行研究;参加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问题研究,学习先进的、成功的经验与作法;出版界应关注"绿色"方面书刊的发行,组织翻译、编写,为"绿色"时期的到来做教育和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绿色"的基本概念以及运用的方法和重要性;政府应有相应的法规,从较高的程度上来管理和约束设计与施工部门,引导他们?quot;绿色"环境的实施做出应有的努力。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