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百度
为孙中山先生建造陵墓,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山陵将万古长存,让世世代代的后人瞻仰,因此,中山陵的造形设计,关系重大。谁来设计中山陵呢?这件事必须慎重。显然,最好的办法,是举行一次设计竞赛,从众多的设计图案中,挑选出最佳的方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报纸上广泛刊登广告,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和美术家悬奖征集陵墓设计图案。
为了广开才路,它还规定,不但建筑师可以参加应征,美术家也可以参加应征。要求设计的陵墓造价以 30万元为限。对奖金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凡美术家应征,仅交了表现其观念之绘画,未附有建筑详图的,头奖 1000元,二奖750元,三奖500元;建筑师应征交有全部建筑详图的,头奖 2500元,二奖1500元,三奖1000元。应征者报名交纳 10元保证金后,由葬事筹备处提供墓地摄影12幅,紫金山高度地图两幅,供设计时参考。为防止将来评选时出现徇私舞弊,确保获奖图案的高质量,《条例》还规定所有应征图案一律不得写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能注明应征者的暗号,另以信封019藏应征者的姓名、通讯地址和暗号,开奖时根据暗号核对真实姓名公布,以确保择优人选。

图片来源:百度
征求陵墓图案的期限,原定到8月31日止,后来因为海外应征者要求延期,改为 9月15日截止。这次征求陵墓图案共收到国内外应征图案 40多种,葬事筹备委员会专门组织了评判委员会,对全部应征图案进行评选。除葬事筹备委员和孙中山家属代表为评判委员以外,还聘请画家王一亭、德国建筑师朴士、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和雕刻家李金发 4位专家担任评判顾问。
从9月16日起,应征图案全部陈列于上海四川路大洲公司三楼陈列室,由评判顾问审阅,写出书面报告交给葬事筹备处。1925年9月20日下午,在上海四川路大洲公司三楼陈列室现场,召开葬事筹备委员和家属代表联席会议,对应征图案进行评选。出席会议的有宋庆龄、孙科、陈淑英 (孙科夫人)、林焕廷、孔祥熙、叶楚伧、陈去病和杨杏佛。会卜首先由丰仟干枣杨杏佛报告评判顾问书面的评判结果,接着孙科发表对各设计图案的看法,然后展开讨论。评判结果,一致推举吕彦直设计的图案获首奖,范文照获二奖。对三奖,开始有些争议,最后决定以杨锡宗的图案获三奖。

图片来源:百度
吕彦直是个留学美国的青年建筑师,他是山东东平人,回国后在上海开设了彦记建筑事务所。他对东西方的建筑艺术。都有相当精深的研究,是当时中国建筑界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设计的中山陵图案,不仅美观,而且坚固适用。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