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用世界语言引领中国设计  > 正文
徐甜甜: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立的气质
发布时间: 2011-06-02   来源:网友余温里的流年投稿  转载自:DnA 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一个建筑没有自己的性格,是对建筑的表达力的粗野抹杀

徐甜甜1997年清华大学毕业后攻读于哈佛,而后游走于美国和荷兰,直到2005年回到北京。对这几年国内业界的变化,她的感觉是形势的变化很快,需要建筑师思维灵活,能做出适时调整。“我觉得中国的建筑师很了不起,库哈斯都曾经说过中国的一个建筑师能顶好几个国外的建筑师。他们的知识面很广阔,反应速度快,当然设计深度可能不够。”

现在,徐甜甜是这些需要反应灵敏的建筑师中的一员,“自己刚成立工作室时考虑得并不多,有些人几年前就想七想八地要做职业规划,结果到现在还没做。”徐甜甜笑言自己是属于无知者无畏,想的不远,从来没想过工作室要发展到多大规模,有项目做就挺幸福的,收获的快乐在设计上,也不疲于奔命。

“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喜欢毫无目的地逛,不疲于奔命地去看大师的建筑作品,而是看街头的人,看他们的举止、讲话的姿态,表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表情。”徐甜甜拿自己开涮,“我觉得自己直到30岁以后才开始用功,以前一直属于高分低能式的,早晚要吃苦头补回来的。”

对于建筑,“其实我很反对建筑师本个人的风格强加于建筑,每个建筑有自己独立的气质,能够反应建筑本身的内在性和彻底实现建筑的功能。功能和地段是建筑塑性最关键的两个元素。有的建筑让人看不清楚它的功能,到底是商场,还是电影院?还是图书馆?你可以说都是,也可以说都不是,我觉得这是失败的建筑。怎么样表达它内在的独特气质,我认为不是靠外部表皮的装修能做到的,空间和形态更有表达力。

“从尊重建筑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在意建筑本身的内在性,还有环境的气场和给建筑的影响。每个建筑有每个建筑的独特性,我不喜欢看见某个建筑就如同看到一个建筑师的名字。一个建筑没有自己的性格,是对建筑的表达力的粗野抹杀,把它放在哪个城市、哪个地方都没有区别。”

 

宋庄美术馆(图片来源:百度)

什么是设计?

徐甜甜回国后的第一个项目并不是宋庄美术馆,真正意义上设计是一个4平方米的卫生间,就是由艾未未策划的金华建筑公园的小公共厕所。这个作品过程促使她思考“设计”这个行动。

设计到底是什么?一讲到设计,马上令人联想到建筑的表皮,建筑的细节和装修。“设计这个词是表象的,其实建筑师要做的最核心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有隔靴搔痒的,有一针见血的。很多时候大家以为设计就是表皮装修,雕琢堆砌细节,实际上,设计是把表面似是而非的东西删简,深入核心问题。”

那么公园内的公共卫生间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设计?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化的处理,用一个简单的手法解决了通风采光遮蔽隐私的功能要求,实际上是对公共厕所的功能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公共厕所其实是极其私密的空间,在一个公园里的公共厕所,其实并不需要公共空间。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做到与社会空间隔离,又能够接近自然空间。

建筑归根到底是要回归到人,其实所有的设计最终都要归结到人,在这个问题上,DnA工作室在做探索。比如经常参加国际性的展览,在那些展览中,设计者可以天马行空地“放纵”一番,而不被既定的概念限制。“例如一个物件有多种使用可能性,如何发挥物件本身的潜能和使用者的主动性,这是我们要探索的,这种探索和建筑并不会直接发生关系,但具有前瞻性。”

对于这种探索,徐甜甜并不认为是挑战,或者每一次的项目设计的突破都不算最有挑战,“最有挑战性的问题都是来自我的两个女儿,用她们干净的眼睛去打量这个世界,经常向妈妈提出各种‘高难度’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真理。”当女儿告诉妈妈,最美的这张画是她闭上眼睛看到的东西时,徐甜甜感觉很受启发;当女儿因一滴酸奶掉到地毯上,说“对不起酸奶”时,徐甜甜觉得那一刻颠覆了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理解。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