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的人文关怀  > 正文
吴钢:城市综合体的成败在于关注人性
发布时间: 2013-09-16   来源:网友Simeon投稿 

北京维思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设计师、董事总经理吴钢

2000多年前,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而今天,人们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美好体现在很多方面,有城市的瑰丽,有商业的繁华,也有生活的惬意。而体现美好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城市综合体。经过不断的发展,城市综合体集成了人类梦寐以求的所有城市功能与需求:人们在此交流、商务,享受现代社会带来的丰富商品与新的生活方式并为此留连忘返。

然而,城市综合体这一带有创意性的项目也留给社会一些问题,城市综合体的价值是什么,个性与特色如何突显,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其位置又在哪儿,又如何与城市融合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长期研究、关注城市综合体设计、发展的北京维思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设计师、董事总经理吴钢接受了媒体采访。

问:这些年,维思平及你本人做过哪些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在你看来,在城市的维度下,综合体的价值是什么?

吴钢:维思平1996年在德国成立,在全球40多个城市完成了近300个项目,接近30%的项目是城市综合体,在中国包括南京长发中心、合肥新地中心、武汉融科天城、杭州支付宝大厦等。综合体是城市的产物,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是城市服务水平的标志。在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综合体给城市生活带来了便利,使城市变得更美好。

问:为了增加城市的活力及商业氛围,城市中都有会一个或多个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什么原则,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吴钢:首先,综合体必须与城市融为一体,关注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城市和谐共存。综合体还要实现便利性,可使消费者更加便利地到达这里。

其次,为防止建筑沦为一个简单的视觉艺术品,城市综合体要以人为本,为了让人们选择去综合体消费,必须把它设置为一个体验式场所,要包括酒店、游泳、SPA、健身、度假、办公、游乐场等设施,置身于综合体中,可以享受一切应有尽有的服务和设施。

第三,综合体内部组成的联系也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的作用,实现“1+1>2”的效果;在设计方面,要处理好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一个设计出色的综合体会为一个城市的地标。

最后,城市综合体还要注意它的当代性、发展性、可持续性。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生态的时代,要用绿色、低碳的方法建造综合体。南京长发中心运用绿色低碳的营造方法,采用了一个面纱式的金属表皮,做到遮阳和通风;在150米的高度上,仍然采用混凝土的筒体结构,而非钢结构,从而节省了造价,使整个建筑更加绿色。

总体来说,开发城市综合体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使用和活动。

问:那你们在进行城市综合体设计时,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法使综合体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吸引人们进入?

吴钢:城市综合体首先要分级,不要求大求全、面面俱到,而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北京的三里屯VILLAGE就是一个利用空间和形态展现个性的街区式商业中心。另外,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要充分结合本地城市特色,符合当今的文化事实,符合城市的文化传承。比如上海新天地,依靠殖民建筑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建筑。

城市综合体还可以将艺术融于其中,比如北京798艺术园区,很多投资者以其为基础,配套建设购物、酒店、居住等商业设施,打造了一个艺术综合体。

问: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正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趋势,有哪些趋势是值得国内借鉴的?

吴钢:德国慕尼黑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以及商业发展是非常健康的,它拥有一个多层级的商业类型,街铺、商业街、大中小型超市、中高低端综合体等应有尽有。国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多层级、多水平。

而中国却没有形成一个涵盖普通街铺、社区商业、城市商业中心的商业网络。而且最应该大量存在的街铺和社区商业严重缺失,导致日常生活不能得到保障。另外,一些商家意识到综合体的商机,开始大肆建设大型商业街,导致城市大型综合体单一化发展,使商业形态失去平衡。

城市综合体的良性发展需要低、中、高端综合发展。高端的比如奥特莱斯、精品商业街;而一些低端的商业形态也能成为商业综合体,比如大型的批发市场。

问: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一个城市到底应该需要什么样的综合体才是适宜的,政府又该怎样推进这一关系到城市活力与价值的项目的建设?

吴钢:政府要适当引导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推行适合综合体开发的土地政策,从而推进一个多元化、多层级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化发展,关注城市综合体和城市的融合,使它成为城市中一个有效的活动空间,为商家、为城市、为消费者服务。

真正的城市综合体要与消费者的生活、感受息息相关,而不是只做到一时的视觉冲击。注重城市、空间、尺度、群体、生态、节能,这些远比创造一个纯粹的“object”更有实际意义,更具时代价值。

责任编辑: El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