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形成少不了建筑,建筑空间并不是纯物理的、自然的、外在于人的领域。人活动于其中的空间是弥漫着社会关系的,“诉说”着一定的规则,传达着某种权力。幼儿园特定的空间建造、设置和利用方式暗含着特定的教育理念,发挥着一定的功能。本文通过社会学研究视角,对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的几个典型空间进行分析,进而引发对当下我国幼儿园各种空间设置和利用的审视与反思。
一、“空间”的性质和功能
空间并不如我们理所当然想象的那样,只是自然的、物理的、不受价值观影响的、外在于人的领域。人活动于其中的空间弥散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通过对空间的分配与使用,将建筑者的观念隐蔽地表达出来,投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的建筑空间就是一个教育观念、教育制度等混合浇铸的意义空间
空间不是沉默不语的,而会说话,深刻地诉说着人际关系和应遵守的各种规则。对空间的分割处理实际上是针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如果有权处理空间的人或者组织将依照自己看待生活其中的人的态度来处理空间,而分割处理好的空间反过来又能代表空间处理者发话,反复暗示、提醒在这一空间生活的人应有的身份和应遵守的规则。空间起到了“制定”和强化规则、规范的作用,使人以适宜的方式行为,并制造出等级层次。
幼儿园的建筑空间就是一个教育观念、教育制度等混合浇铸的意义空间,是一个话语机制创生的空间。在这个话语空间中,话语、知识、权力交错密织,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力量”,形成了一张“无形的规训之网”,将生活在其中的人笼罩在既定的规则之下。
二、权力的空间、规训的空间——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的空间意蕴
1、固定的空间造型
方枪枪就读的幼儿园坐落于看似荒废的皇家建筑的一隅,高耸的红墙、陡峭的台阶暗含着古代皇权的森严,同时也象征着现代教育的一种规训的权力。福柯认为“对人肉体的驯顺和纪律的强调需要一定的分配艺术,纪律首先要从对人的空间分配入手,纪律有时需要封闭的空间,规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这是贯彻纪律的保护区。” [2]P160方枪枪所在的幼儿园被红墙四处包围,整个外部建筑呈规矩的四边形形状。这种规矩的形状就像一个封闭的“工具箱”,将孩子们框定在其中,用既定的规则、纪律、制度进行锻造。
影片中另一个典型的建筑空间是李老师的休息室,作为规训权力代表的李老师,其休息室位置虽然较隐蔽,但在地理高度上比幼儿休息室高出几个台阶,有很好的观察角度。教师无论在室内还是站在室外的台阶上都可以全览下面幼儿的活动。高低取向是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现代心理学有关的论述中了解到,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一个人如果处在较高的物理位置,其心理地位和优势体验就会有一定的提高,领地所属权意识增强。通过几级台阶来扩大师幼之间的心理位差来强化教师的权威和影响作用,从而强化教师的领地所有权。隐蔽的空间便利了对孩子进行“秘密”监视。这种空间的设置和利用类似于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教师的休息室在这里充当着嘹望塔的“角色”,教师在室内可以“随时观看和一眼辨认”孩子的一举一动;而在室内窗帘的掩饰之下,孩子们“却不知自己何时被监视”。“全景敞视建筑是一种分解观看\被观看二元统一体的机制。”而正是这种观看和被观看的分割,使得对幼儿的监控在他们身上造成一种有意识的和持续的可见状态,从而确保教师权力自动地发挥作用。教师休息室的存在就已经符号化为一种监视的力量,幼儿也已经接受了这种力量的暗示,在既定的规则内按照教师期望的行为方式活动。
2、“秧田式”的半固定空间
影片中无论是幼儿休息室床位的摆放还是活动室内课桌的安排,都是整整齐齐、一排排、一列列的“秧田式”模式,规训的权力将幼儿群体进行条块分割,规则和纪律创造了既是建筑学上的,又具有使用功能的等级空间体系。这种空间提供了固定的位置,划分出各个部分,建立起运作联系,便利了对幼儿的监管,确保了每个人的顺从。幼儿就像工厂流水线上必不可少的一环,每个人处在其固定的位置上。“编插”在固定位置上的幼儿,置于教师“精细”的“分类”目光之下,这就造成幼儿个人信息“无处藏身”。在这种半固定的空间中,幼儿的生活是“去秘”的,睡觉、吃饭、上课,就连上厕所也是在教师的监视之下进行的,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教师的眼睛之下,他们被剥夺了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力。
3、特殊使用的权力空间
片中小红花评比栏被置于和教学黑板相水平的空间位置,摆放在幼儿右前方。这个空间区域是“权力重地”,是教师规训权力的凝聚地,幼儿不得侵犯。室内空间的这种利用方式背后隐含着一定的社会学原因,同时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作用。小红花在幼儿园的小朋友眼里是荣誉的符号和象征,老师利用这种文化积淀的象征意义作为奖励和惩罚孩子的工具,每一朵小红花的获得都意味着对非理性和自由意识的克服,对理性的教条的归顺和服从。黑板报上小红花的多少变化关系到老师对孩子表现优劣的评判,甚至关系到孩子的“地位”升迁,连接着每个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
在这里规训的权力不再体现在某个人的身上,而是体现在一种安排上。“权力的效能,它的强制力,在某种意义上,转向另一个方面,即它的应用外表上。” “无论人们出于何种目的来使用它,都会产生同样的权力效应。” [2]P227 小红花评比栏在这里就是一种用外表象征权力的代表。它置于幼儿活动区非常显眼的位置,不再需要老师时时地亲身对小朋友进行监视,却比其他任何手段都省时高效地发挥着作用,作为一种符号化了的规训权力,是一个“权力的眼睛”。孩子们在这种眼睛的监视下,不断地将外在的规则内化。小红花评比栏的存在和摆设还是促使小朋友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有效机制,小红花数目的多少明确地显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推动孩子自己努力去顺从规则的动力。
另外,小红花评比栏正是教师这种权力代表对孩子们规训成果的“结晶”反映,它也是社会对教师进行监督的窗口。而这种窗口作用通过汪若海的父亲和孔园长观看小红花评比栏这一情节得以体现。孔园长是高于教师权力的一个更高层权力的代表,而汪若海的父亲作为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他的身份是双重的,首先作为家长,他是社会要求的传达者,是社会监督权力的代表;作为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他所代表的权力处在三者中最高的位置,这里呈现的是一种权力的层级关系。汪对小红花评比栏的评价是:“这是孔园长领导有方,老师费心调教”的结果。这是对老师规训工作的肯定。但当他看到方枪枪一个小红花也没有,便表示了疑问:“这个小朋友怎么回事,一个小红花也没有,你们可得多帮助帮助他”。汪所谓的“帮助”是指教师要继续做好对方枪枪的管理和规训工作,使方尽快适应、遵从幼儿园既定的各种规则,这句话同时也是对老师规训工作不到位的提醒——一个小红花也没有,不是小朋友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怎么没有将他驯服好呢?李老师为了掩饰自己工作的不足,补给了方将将一朵小红花。

幼儿园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幼儿园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
三、对当前我国幼儿园空间建造和利用的反思
电影《看上去很美》所描绘的那个高压制、强束缚、权力彰显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氛围更加宽松、民主,教育理念也逐渐地完善,关注幼儿生命、心灵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幼教领域的教育宗旨。然而我们似乎过多的关注到了教育理论层面的研究或是先进的教具、教法的引进,较少的考虑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功能载体——幼儿园建筑空间的合理、科学、人文化地建造和运用。幼儿园的建筑空间作为一种物质形式的办学条件,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活动要求,采用一定的建筑手段和组合方式创造出来的界面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场域”。特定的建造利用方式渗透着特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同时会对生活其中的幼儿身心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当前社会的加剧变迁,反思当前我国幼儿园空间建造和利用的方式方法,对促进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同质的空间造型
幼儿园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幼儿园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接感知的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我国现行大部分幼儿园建筑造型在形式创造和色彩的搭配上都比以前要生动、鲜活的多。电影《看上去很美》中呈现给我们的那个由高耸的红墙、陡峭的台阶、昏暗的走廊、阴冷的暗色调等元素所组建的幼儿园现在已不多见。
但是由于以现代技术发展为背景的大众文化的浸染,现代建筑在较之以前进步的同时却失去了个性,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趋于相同,趋于同质化。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并非止于师幼之间的“教”与“学”,而是在人与空间环境的互动中动态发展的,因此,幼儿园建筑的外部造型应该反应“新、奇、趣、美”的幼教个性风格,应该具有童话中的“形”和流动的“色”,应该创造更多的“形”给幼儿去感知和“阅读”。如可以采用模拟的手法表达“童话”意境,将幼儿园建造的似城堡、钟楼、林中营寨;重庆巴蜀幼儿园用提练的动物形象(大象)作造型基本元素,外形似有规律的大型积木堆砌组合,形象生动活泼,静中求动,多姿多彩,颇有童稚之气和新奇之感。富有童趣的外部造型,排除单一的规矩的“方盒子”形状,将强制、约束、权力的显性表达淡化,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的童话王国,让幼儿在开始幼儿园生活之前就怀有遐想,而不会像方将将一样哭闹着不进幼儿园。
2、 缺失的私密空间
电影《看上去很美》当中表征权力的教师专属的几级高高在上的台阶,在我国现行幼儿园室内设置中已经被拆除,教师和幼儿站在了同样的地理高度。但是大部分幼儿园活动室内桌椅和幼儿休息室床位的安排、设置,依然是传统的“秧田式”模式,教师“居中为尊”,随时可以监管幼儿的表现,要求幼儿在既定的规范内活动,凸显一种管制权威和规训之便。这种空间的设置和安排,将幼儿的一举一动死死地框定在既定的规则、纪律之中,个体的行为要绝对完全的符合一系列的命令,幼儿生命的能动性、丰富性、潜在性被禁锢在宗法礼制制约下的建筑空间之枷锁中。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剥夺了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教师的严密监视之下,私密空间的享有对他们而言恐怕已成为一种奢念。

幼儿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生命、心灵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生命、心灵的健康发展,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个人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属于自己的环境,是一种自己建筑的隐蔽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自我舒展心灵,开阔精神。我们要培养心灵健康、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幼儿,就应该首先为他们提供富有个性、创造性、可以自由探索的私密的物质空间。
如我们可以在室内为幼儿开辟出一些小尺度的私密空间,利用家具等物品将成人隔离在外。当然,幼儿对私密、封闭程度的需要不是绝对的,私密感的满足远远胜于整个身体的隔离,这对教师进行监护是有利的。对幼儿来说,真正的亲切感是仅有1.2m高的、能彻底把成人排斥在外的小空间;在室外设置一些角落多、片墙多的不定空间,在大空间中形成一系列半开敞、半围和的小游玩空间,作为幼儿自主探索,自发游戏的空间。
3、封闭的活动空间
我国现行的多数幼儿园采用严格的分班管理制度,幼儿的活动空间大多局限在各自的活动单元里,每个班都有独立专用的生活空间,包括各自的活动室、休息室、卫生间等等。班级之间是相互分割的,各司其职,不相往来。这种分割、封闭的建筑空间利用模式,便利了各班的管理,提高了幼儿安全的保障,但同时却限制和隔绝了幼儿之间的交往空间。如福柯所言:“在规训机构中,有关职能场所的规则将逐渐把建筑学通常认为可以有几种不同用途的空间加以分类。某些特殊空间被规定为不仅可以用于满足监督和隔绝有害联系的需要,而且也可用于创造一个有益的空间。” [2]这个空间“关系到组织复杂事物、获得一种涵盖和控制这种复杂事物的工具的问题,关系到如何个复杂事物一种‘秩序’的问题”。这种封闭独立活动空间将幼儿群体进行了分割,并“从中得出尽可能多的结果的功能”。
幼儿具有自主发展的潜能,可以在与他人的活动交往中不断的发展自我。因此,我们要打破现行的孤立、封闭的活动单元格局,把传统纯交通的走廊空间转化为幼儿游戏、交往、互教互学的综合性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增加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共同的交往空间。另外,可以将改建平面的幼儿园建筑布局,围绕多功能厅来组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