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世界碑”巡礼  > 正文
河北:唐山抗震纪念碑
发布时间: 2012-02-22   来源:网友人生如戏cc投稿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广场东西长 320米,南北宽 170米,占地 5.44公顷。广场东部是抗震纪念碑; 西部是抗震纪念馆。两个主要建筑坐落在东西向同一个轴线上,纪念碑和纪念馆之间设有一座大型水池,并通过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使两座建筑相连。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碑座高 3米,碑身高 30米,由 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 1.5米处,为 8 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在碑身高 8.5米处镶有一块长 3.86米、宽 1.6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副碑位于主碑北侧 33.5米处,碑宽 9.5米,高 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长 4.3米,高 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设新唐山等内容,由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夏湘平书写。背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镌刻英文碑文。

它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集体创作,是六百万唐山人民的共同心声。1983年唐山地市合并后,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地震10 周年时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并建立抗震纪念碑的决定,同时把碑文起草工作交给了市委办公厅。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办公厅在全市进行了广泛发动和文稿征集工作,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很快收到了一大批稿件。这些稿件有的来自离退休老干部,有的来自大专院校的教授和讲师,有的来自工矿企业,有的来自农村街道。办公厅组织专人在对这些来稿进行综合吸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初稿,并将其印发全市各基层单位反复征求修改意见。同时,分别召开一些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最后还将初稿分别送给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特别是曾在抗震前线指挥过战斗的老同志,以及在全国很有名望的作家、教授,如魏巍、姚雪垠、孙犁、吴祖湘、王力、启功等,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帮助斟酌指正。像以上这种征稿和修改工作在全市上下反复进行了多次,时间持续了一年以上,仅市委常委会讨论就不下五六次。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