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参观过殖民监狱,每个中国人都会想到“一段悲惨史”,都会产生“一股悲愤力”。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监狱建筑的”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不能因为它是殖民者修建的就一把火把它烧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中国当下的监狱甚至未来的监狱建设而言,不仅中国古代的监狱,中国近代的监狱,还有外国的监狱,更包括外国殖民者在中国修建的监狱,都有我们需要继承和借鉴的地方。
注重惩戒和防逃是殖民监狱建筑的最高价值追求。首先,围墙、电网、岗楼将监狱与社会隔离,明确告诉罪犯这是监狱。罪犯走进监门后,狭窄过道和阴森牢房,给他们一种视觉冲击力,造成压抑、收缩、森严的心理感受。其次,铁箅子的安装、看守台的设置,使监视者能观看一切,控制一切。这样的监狱结构,既可以起到有效的监视作用,也能够让罪犯惶惶不可终日,不敢造次。监门的探视孔、递物孔、交谈孔、钥匙孔,设计精密,环环相扣,最大限度防止了监管隐患。第三,“橡皮监”(防暴监房)、“风波亭”(禁闭室)的设置,对严管部分罪犯、维护监狱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工程质量过硬是殖民监狱建筑的最大特点。历经百年,这三所殖民监狱依然坚固耐用。旅顺日俄监狱基本维持了旧貌不变。提篮桥监狱至今仍是上海重要的监管场所。2007年,一群联合国考察上海文化遗存的官员来到提篮桥监狱。他们惊讶,这座100年前建造的监狱,今天不仅保存完好,且还在“服役”使用。临走,他们留言,“时间已经流逝,但它却还活着”。 [2]2005年笔者曾去过搬迁前的青岛监狱,该监狱有一个监区的罪犯依然关押在当年德国人修建的监区里(设在李村的华人监狱)。德国造的监区房舍牢,通风好、排水畅。百年的建筑不倒、不塌,甚至有的监区依然可以继续使用,这不能不让人赞叹!
囚犯生活居住环境恶劣是殖民监狱建筑的最大败笔。以旅顺日俄监狱为例,监牢房间小,关押人数多,饭盆和马桶各放一头,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房间,气味难闻。在北方寒冷之地,没有取暖设施,经常有人被冻死!提篮桥监狱的犯人生活居住条件也较差,犯人死亡率很高。至于青岛“欧人监狱”的水牢,可以用残无人道、暗无天日来形容。当然,“欧人监狱”的“雅间”是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体现了分类关押、分级处遇的要求。
1912年,孙中山先生有过一次青岛之行,对德国在青岛的“成效卓著”的社会管理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在青岛的学校、野战医院、监狱和法院中,孙中山看到了一种可能通过的驯化机制。来自德国学者的一些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教育学、包括监狱在内的法律和医学,对于孙中山来说主要不是什么启蒙工具,而是驯化和操纵平民为国家效力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殖民地青岛已经真正成了一个可供观察的切面,经过它的现代驯化技术,可以与中国的现代化结合起来。在1912年,后者显然是共和制度的缔造者所关心的。在以后的90年间,孙中山对青岛监狱的观点和看法,被屏蔽了。没有人知道,在1912年的时候,这个眼光远大的革命者,却同时是殖民司法和社会管理机制的一个赞扬者。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是为了赶上西方,超越西方。长期以来我们对待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视为“没落的世界主义”。同理,因各种原因,我们对包括监狱建筑在内的外国监狱尤其是西方监狱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无视它的合理价值。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让我们的视野局限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
当前,全国监狱布局调整工作正在深入推进,监狱建设的任务很重。我们要从正反二个方面,学习殖民监狱建设的可取之处,摒弃它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监狱建筑必须保证监狱的安全,体现监狱的特质,有利于罪犯的改造。要坚持以《监狱建设标准》和《监管改造环境规范》为依据,按照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要求,以安全、坚固、适用、庄重、体现特色为原则,做好监狱设计。设计和建造监狱建筑必须体现以下功能:一是惩戒警示功能。监狱的特征要如同医院、邮局、火车站一样,标识清楚,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监狱,来这里要受到刑罚的制裁。要设计和设置单独关押场所,将一些改造难度大、危害性大、煽动性强、注定要带着“花岗岩脑袋见上帝”的罪犯依法监禁,予以惩戒。二是安全功能。监狱所有设计、制造,要使罪犯无法脱逃、自杀和对他人加以攻击。要考虑到飞机劫狱、罪犯暴动、罪犯从管道潜逃、有组织冲监等各种新情况,在狱政设施和安全警戒设施上要充分体现前瞻性、严密性,确保百密无疏、万无一失。有条件的监狱应在监狱围墙内,加快安装牢固的铁栅栏,设置隔离带和触发式报警装置。三是改造功能。监狱的建筑物必须有利于罪犯改造,能够满足各种改造手段的运用,能够促进罪犯身心的健康与发展。要根据监狱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加强监狱劳动改造设施建设。要按照《罪犯教育改造纲要》的要求,有计划地改善教育改造设施和教学场地条件,重点加强监区文化设施建设和心理矫治设施建设。
其次,监狱建筑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经得住历史检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监狱建筑不仅要具有社会上一般建筑的使用价值和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承受一定的人为有意破坏的能力。监狱建筑应该成为监狱民警有效执行刑罚而赖以凭籍的铜墙铁壁,成为抗拒改造分子、重新犯罪分子、社会不法之徒无力破坏的钢铁堡垒。对监狱而言,建筑工程质量重于泰山。我们必须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想,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规范运作。要吸取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将监狱的每一栋建筑都完全按照抗震等级设计和建筑,并且确保质量过关,确保各项工程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绝不能出现胡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凡监狱工程建设,都要推行工程质量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都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始终坚持在材料采购、施工管理、质量认证和竣工验收各个环节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抓好质量控制。哪道工序、哪个环节出了重大问题,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再次,监狱建筑要体现文明,重视对罪犯人权的设施性保护。法治监狱,当然应该是文明监狱。文明监狱,绝不能是“深不见底的又黑又大的海洋”。对监狱监房设计,要从有利于监狱安全、管理与罪犯生活方便出发,加大监舍内的空间结构,通过采光、通风、可视、色调等,调适罪犯心理,减轻罪犯心理压力。监狱建筑要以人道、科学、文明为意境,在空间结构、立面形状、装饰材料等更多地考虑罪犯人道处遇,并与监区绿化、整体环境等协调,形成让人愉悦的心情,活跃罪犯的情绪。
“在一般意义上说,监狱建筑是监狱的一个问题,甚至到目前为止,国人对监狱建筑的认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4]然而,监狱的改革,以监狱建筑为重要内容的监狱布局调整,对现实的影响是很直接的和很深刻的。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融合中西、博采古今,这应该是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建设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