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漫谈中国近代殖民监狱建筑
发布时间: 2012-07-23   来源:网友Just投稿 

(图片来源:互联网)

监狱建筑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特殊类型建筑,被专家形象地称为“特殊标志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定时期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建筑技术、监狱行刑水平与行刑理念、监狱文化内涵的综合反映,同时体现监狱制度的历史见证和实物见证。

现代监狱改良,是从监狱建筑的改良肇始的。“监狱建筑是监狱的基本设施之一,是罪犯劳动、生活、教育的主场地。”[1]监狱建筑结构和功能会对罪犯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直接影响。监狱所有行刑和改造活动都必须借助于监狱建筑才能正常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要充分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监狱建筑同样也是如此。

江苏金陵监狱副监狱长王传敏在《漫谈中国古代监狱建筑》一文中详解了以山西洪洞监狱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监狱建筑。在读他的文章时,我想起了2008年5月参观过的旅顺日俄监狱旧址陈列馆。那种规划、那种设计、那种建筑,在当时给我的心灵极大的震撼。后来,我又查阅了青岛的“德国监狱”和现在还在使用并且保存完好的上海提篮桥监狱的有关资料。我深深感到:这三所殖民监狱不仅是文物保护、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基地,而且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监狱建筑标本”。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向阳街139号。这座监狱是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1907年日本扩建而成。监狱围墙内,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关押2000多人。还有检身室、刑讯室、绞刑室和15座工场。监狱四周建有周长725米,高4米的红砖围墙,架设有电网和楼。监狱围墙外,有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的窑场、林场、果园、菜地等。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中国、朝鲜、俄罗斯和埃及等国家的许多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杀于此。监狱牢房设计独特,建筑呈“大”字形放射状,灰砖部分系沙俄早期修建,红砖部分则是日本后期扩建。每层牢房都是并列两排,在走廊地面中间安装铁箅子,除供看守监视外,还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气流通。三面牢房的连接处设有看守台,看守可同时监视左中右三面牢房。每间牢房关押八人,房间的二头分别放着饭盆和马桶,吃喝拉撒都要在一个房间里完成。房间小,没有取暖设施,八个人躺下睡觉很拥挤,经常有人被冻死!这座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先后建造的监狱,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反人类的铁证,其野蛮和残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历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奥斯威辛”。

提篮桥监狱坐落于上海市长阳路147号 (原华德路117号),这是一座典型的殖民时期的美国式样监狱,而且目前还基本上保持了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貌。监狱最早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英国驻新加坡工程处设计中标,当年年底动工兴建,启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初建时,主要有两幢4层楼的监楼,囚室480间,以及炊场、办公楼、医务所等占地10亩左右。1916年起,陆续向北面和东西扩建,30年代初又拆除了部分初建时的建筑,进行了重建,直到1935年时基本定型(现存建筑物均为1917~1935年间所建造)。占地60.4亩,拥有10幢4~6层监楼,近4000间囚室,还有工场、医院、炊场、办公楼等建筑,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监狱内8幢牢监楼分别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命名。监狱四周有5米多高的围墙,内部除普通监室外,另建有“橡皮监”(防暴监房)、“风波亭”(禁闭室)、“室内刑场”(绞刑房)和室外刑场等特种设施。监狱主要关押对象是上海公共租界内判处徒刑的中国籍犯人(开始收押男犯,从1904年起兼收女犯,1906年停止,1943年8月恢复收押女犯。1935年9月起关押外国籍犯人)。由于它建筑精良,规模宏大,犯人收押数量多,最多达8000多人,大于印度的孟买监狱和日本的巢鸭监狱,因而号称“远东第一监狱”。1994年,提篮桥监狱的建筑物,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定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青岛“德国监狱”位于青岛市常州路25号,始建于1900年,最早是德国殖民统治者侵占青岛时建立的司法机构,专门关押在青岛的外国侨民,因此也被称为“欧人监狱”。,(当时德国人在青岛修筑了“两大监狱”,青岛李村的关押中国人,常州路的关押外籍人,所以被称做欧人监狱。)  监狱占地面积82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22平方米,包括各种建筑26栋。 其主要建筑有德国古堡式建筑(“仁”字号监房)、“义”字监房、伙房、浴室、马房;水井、了望台、监狱工厂等。监狱旧址是一片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北面是狱警房间,南面是监室。通过一道铁门走进古堡,是狱警的值班房,高约4米,而犯人监房是2米多高,通过房间的高度来体现地位。沿着塔楼里47级旋转式扶梯上楼,楼梯呈现出螺形,而且楼梯底部全部悬空,只有一侧插在墙壁上。监区的监室门上有三处可以打开,一是探视用的小孔,一是递送食物的矩形窗口,一个交谈窗口。门上安有铁链锁、插销锁、暗锁一共5道,铁链根根都有大拇指粗细,设计精密,环环相扣。二楼和三楼是用来关大人物的,每两间房子中间都有一个简易壁炉,可视为 “雅间”。每个监室都配备壁炉,炉身上有德国式精致花纹。所有房间都装有结实无比的窗棂。欧人监狱日占时期在地下室设有水牢,水牢地面低于门外约半米,墙面血迹斑斑,气息阴森,积水深及腰际。牢房顶端安有铁环等镣铐,用以固定犯人。青岛“欧人监狱”的建造时间和启用时间均早于旅顺日俄监狱和上海提篮桥监狱,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殖民时期监狱。作为一座典型的19世纪德国古堡式建筑,“欧人监狱”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殖民监狱。不少德国专家在看到“欧人监狱”时也不禁感叹:在德国本土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建筑了。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参观过殖民监狱,每个中国人都会想到“一段悲惨史”,都会产生“一股悲愤力”。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监狱建筑的”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不能因为它是殖民者修建的就一把火把它烧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中国当下的监狱甚至未来的监狱建设而言,不仅中国古代的监狱,中国近代的监狱,还有外国的监狱,更包括外国殖民者在中国修建的监狱,都有我们需要继承和借鉴的地方。

注重惩戒和防逃是殖民监狱建筑的最高价值追求。首先,围墙、电网、岗楼将监狱与社会隔离,明确告诉罪犯这是监狱。罪犯走进监门后,狭窄过道和阴森牢房,给他们一种视觉冲击力,造成压抑、收缩、森严的心理感受。其次,铁箅子的安装、看守台的设置,使监视者能观看一切,控制一切。这样的监狱结构,既可以起到有效的监视作用,也能够让罪犯惶惶不可终日,不敢造次。监门的探视孔、递物孔、交谈孔、钥匙孔,设计精密,环环相扣,最大限度防止了监管隐患。第三,“橡皮监”(防暴监房)、“风波亭”(禁闭室)的设置,对严管部分罪犯、维护监狱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工程质量过硬是殖民监狱建筑的最大特点。历经百年,这三所殖民监狱依然坚固耐用。旅顺日俄监狱基本维持了旧貌不变。提篮桥监狱至今仍是上海重要的监管场所。2007年,一群联合国考察上海文化遗存的官员来到提篮桥监狱。他们惊讶,这座100年前建造的监狱,今天不仅保存完好,且还在“服役”使用。临走,他们留言,“时间已经流逝,但它却还活着”。 [2]2005年笔者曾去过搬迁前的青岛监狱,该监狱有一个监区的罪犯依然关押在当年德国人修建的监区里(设在李村的华人监狱)。德国造的监区房舍牢,通风好、排水畅。百年的建筑不倒、不塌,甚至有的监区依然可以继续使用,这不能不让人赞叹!

囚犯生活居住环境恶劣是殖民监狱建筑的最大败笔。以旅顺日俄监狱为例,监牢房间小,关押人数多,饭盆和马桶各放一头,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房间,气味难闻。在北方寒冷之地,没有取暖设施,经常有人被冻死!提篮桥监狱的犯人生活居住条件也较差,犯人死亡率很高。至于青岛“欧人监狱”的水牢,可以用残无人道、暗无天日来形容。当然,“欧人监狱”的“雅间”是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体现了分类关押、分级处遇的要求。

1912年,孙中山先生有过一次青岛之行,对德国在青岛的“成效卓著”的社会管理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在青岛的学校、野战医院、监狱和法院中,孙中山看到了一种可能通过的驯化机制。来自德国学者的一些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教育学、包括监狱在内的法律和医学,对于孙中山来说主要不是什么启蒙工具,而是驯化和操纵平民为国家效力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殖民地青岛已经真正成了一个可供观察的切面,经过它的现代驯化技术,可以与中国的现代化结合起来。在1912年,后者显然是共和制度的缔造者所关心的。在以后的90年间,孙中山对青岛监狱的观点和看法,被屏蔽了。没有人知道,在1912年的时候,这个眼光远大的革命者,却同时是殖民司法和社会管理机制的一个赞扬者。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是为了赶上西方,超越西方。长期以来我们对待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视为“没落的世界主义”。同理,因各种原因,我们对包括监狱建筑在内的外国监狱尤其是西方监狱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无视它的合理价值。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让我们的视野局限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

当前,全国监狱布局调整工作正在深入推进,监狱建设的任务很重。我们要从正反二个方面,学习殖民监狱建设的可取之处,摒弃它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监狱建筑必须保证监狱的安全,体现监狱的特质,有利于罪犯的改造。要坚持以《监狱建设标准》和《监管改造环境规范》为依据,按照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要求,以安全、坚固、适用、庄重、体现特色为原则,做好监狱设计。设计和建造监狱建筑必须体现以下功能:一是惩戒警示功能。监狱的特征要如同医院、邮局、火车站一样,标识清楚,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监狱,来这里要受到刑罚的制裁。要设计和设置单独关押场所,将一些改造难度大、危害性大、煽动性强、注定要带着“花岗岩脑袋见上帝”的罪犯依法监禁,予以惩戒。二是安全功能。监狱所有设计、制造,要使罪犯无法脱逃、自杀和对他人加以攻击。要考虑到飞机劫狱、罪犯暴动、罪犯从管道潜逃、有组织冲监等各种新情况,在狱政设施和安全警戒设施上要充分体现前瞻性、严密性,确保百密无疏、万无一失。有条件的监狱应在监狱围墙内,加快安装牢固的铁栅栏,设置隔离带和触发式报警装置。三是改造功能。监狱的建筑物必须有利于罪犯改造,能够满足各种改造手段的运用,能够促进罪犯身心的健康与发展。要根据监狱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加强监狱劳动改造设施建设。要按照《罪犯教育改造纲要》的要求,有计划地改善教育改造设施和教学场地条件,重点加强监区文化设施建设和心理矫治设施建设。

其次,监狱建筑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经得住历史检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监狱建筑不仅要具有社会上一般建筑的使用价值和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承受一定的人为有意破坏的能力。监狱建筑应该成为监狱民警有效执行刑罚而赖以凭籍的铜墙铁壁,成为抗拒改造分子、重新犯罪分子、社会不法之徒无力破坏的钢铁堡垒。对监狱而言,建筑工程质量重于泰山。我们必须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想,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规范运作。要吸取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将监狱的每一栋建筑都完全按照抗震等级设计和建筑,并且确保质量过关,确保各项工程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绝不能出现胡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凡监狱工程建设,都要推行工程质量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都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始终坚持在材料采购、施工管理、质量认证和竣工验收各个环节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抓好质量控制。哪道工序、哪个环节出了重大问题,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再次,监狱建筑要体现文明,重视对罪犯人权的设施性保护。法治监狱,当然应该是文明监狱。文明监狱,绝不能是“深不见底的又黑又大的海洋”。对监狱监房设计,要从有利于监狱安全、管理与罪犯生活方便出发,加大监舍内的空间结构,通过采光、通风、可视、色调等,调适罪犯心理,减轻罪犯心理压力。监狱建筑要以人道、科学、文明为意境,在空间结构、立面形状、装饰材料等更多地考虑罪犯人道处遇,并与监区绿化、整体环境等协调,形成让人愉悦的心情,活跃罪犯的情绪。

“在一般意义上说,监狱建筑是监狱的一个问题,甚至到目前为止,国人对监狱建筑的认识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4]然而,监狱的改革,以监狱建筑为重要内容的监狱布局调整,对现实的影响是很直接的和很深刻的。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融合中西、博采古今,这应该是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建设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责任编辑: Jing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