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您身边的建筑软件  > 正文
陈宇军:MEP项目中的BIM技术应用与推广
发布时间: 2011-04-01   来源:网友林林投稿  转载自: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6.结构模型创建

为管道碰撞检查的目的,我们需要创建结构模型而非建筑模型,但由于建筑墙体对管道布置同样有影响,因此我们创建的模型中也包含了建筑墙体。

带建筑墙的结构内部

对于高层建筑,按层划分工作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Revit虽然有层的概念,但并没有直接控制层的显示的办法。工作集作为一种协同工作概念下的操作单元,还可以被用作控制层显示的最有效的手段。下图显示的模型中,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与AutoCAD不同的是,Revit中没有“图层”的概念。尽管其它一些BIM软件或造型设计软件如ArchiCAD、Bentley Architectur、Bentley Structure、Rhino等仍然使用图层做为重要工具,Revit还是走上了另外的道路。Revit更倾向于按构件功能、类别来区分并控制。Revit将构件按功能、类型做了很多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些分类控制构件的显示。例如,可以通过Revit的显示开关直接控制楼板或梁、柱的显示。

而对于其它一些需要用户定制的分类标准,如高度小于800的梁、或顶标高比楼层标高低50的梁等,Revit提供了过滤器以供使用。利用过渡器工具,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标准把构件分类,控制它们的显示效果,如是否显示,显示为什么颜色、是否透明等等。总的来说,Revit按类型分类的手段也是很丰富的,熟练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缺点是定制不够直观,初学者掌握起来不象图层那样便捷。

7. 链接结构模型

管线建模时,我们并不直接在结构模型中进行。对于性质不同的工种(结构与MEP),Revit不推荐将它们的模型合而为一,而相互保持独立。链接是保持二者参照的有效手段。

在本医院项目中,我们通过链接的方式,将结构模型链接到MEP模型中作为参考。通过中心文件的链接,可以确保结构模型修改后,MEP模型中的结构也会自动更新。

Revit2011版本一个重大的更新是可以在主模型(MEP模型)中控制链接模型(结构模型)中的工作集的显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MEP模型中,按需要打开结构层进行参考。在Revit2010中,这项功能要靠其它手段来实现,过程远为繁琐。

8.MEP模型布置及调整

由于是高层结构,工作集的划分同时考虑了管道所在层及管道类型。下图为第4层工作集的划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管线的复杂程度,这也再次说明了BIM设计更多的是管理和协调的问题:

Revit布置和调整各种管道

在Revit布置和调整各种管道时,由于涉及到BIM团队和设计人员的配合,需要更加明确管道布置的规则和优先级。

一般来说,无压有坡度管是关键,如污废水管,空调冷凝水管、蒸气凝水管、雨水管等,这些管道的布置要优先考虑,因为它们要求一定的单向坡度,以便管中液体能够在自重作用下顺利流动,这类管后期调整的余地不大,布置不当甚至影响建筑吊顶高度。

各类风管尽可能靠上布置,对于比较紧张的无压有坡管,要考虑风管避让它们。

其它管道,原则上本着有压有坡管优于于有压无坡管,上下转弯有限制的管优先于可自由转弯的管,以及小管让大管等指导性原则进行,实际调整中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比较自由的管道,如医疗气体管、通气管等优先级可适当靠后。但需要注意相应的特殊事项,如通气管不能形成U型弯,以免形成凝水堵塞管道。

热水供、回水管,空调冷热水管等,按一定坡度“抬头”走,但延伸较长时需要较大的竖向空间,需要在一定距离后向下折,此时需要注意在下折的地方预装放气阀。风机盘管本身可以当做放气阀用。

考虑到结构跨度大,梁高有一定的空间,经协调我们将消防管穿梁布置,有效地节省了布置高度。

对于竖向空间紧张的区域,我们还考虑增设同类管道避免空间交叉的办法。如:为避免污废水管交叉,我们将污水管分为并行的两根,引入管井后再交叉合并,这也有效降低了的空间高度需求。

地下一层结构及管道布置

管线碰撞检查是Revit提供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检查需要查看的部分或全楼的碰撞情况,碰撞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如只检查风管与结构的碰撞、风管之间的相互碰撞、或污水管与风管的碰撞等等。但Revit提供的碰撞检查功能比较单纯,只能检查到管道之间的硬碰撞,条件更复杂的碰撞检查,如间距检查,则需要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

9. 困难与不足

仅从设计单位内部来说,实施BIM最大的困难在于初期环境的建设。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人们从2D到BIM设计的观念转变并非易事。这在前面已经述及,不再重复。

其次,Revit系列软件的本地化程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符合中国标准并适合我院做法的族,如各种风机盘管、管道连接件,结构构件如变截面梁,门型梁等,并对模板进行了多处定制以适合中国规范。我国的设备厂商尚未象国外厂商那样直接提供产品的族文件,这使得模型在造价估算及运营管理上缺乏依据,模型的精确性受到影响。欲使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另外,软件运行效率依然存在问题。随着Revit2011版本的推出,软件运行效率较之前的版本有了较大提升,曾被广泛诟病的硬件需求过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为提高生产效率,Revit依然需要强大的硬件作为支撑,为此,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图形工作站及Windows7 64位操作系统运行Revit,实施BIM的成本问题依旧不容忽视。我们期待Revit在优化程序内核,提高运行效率方面加快研发步伐。

最后,培训所需要的时间、资金成本需要仔细规划,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影响正常生产。

总之,初期较高的综合实施成本,包括软硬件投资、人才招募、BIM团队建设、管理跟进、人员培训等均是阻碍BIM推行的因素。

注:本文曾刊登于《建筑技艺》杂志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