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简介
直向建筑于2008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专业性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均于国内外接受完整的建筑专业教育,并先后在美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多年。以坦诚直率的态度来面对建筑设计,并在工作过程中坚持清晰的设计方向是公司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建筑设计”需要直率地面对各种“问题”,并以专业观点提出完整的方案,若仅仅只是设计师的主观表达或某种风格的追求,将无法真实地面对环境,并失去设计应有的社会价值。每一次的设计过程都是一次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我们基于对社会、文化、历史、地理、城市、业主需求、功能等诸多客观因素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并提出设计概念的过程;解决问题是通过逻辑的工作方法,在设计概念的指引下横向比较和纵向深化,逐步落实设计概念的过程。简单的结果不等同于简约的风格追求,它意味着更有节制却更高效率的解决问题。而追求设计简单结果的过程却往往更为复杂,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通过非常大量的比较分析来试图校正设计思路的正确性和清晰性。
直向建筑关注从项目策划、概念设计到工程竣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坚持建筑的完成度是体现设计价值的终极标准。建筑师的价值和能量不只体现在理念生成和空间形式的塑造,同时也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从聆听业主的意见到提出专业的意见,及与各专业团队的合作和协调、控制等各个层面。

直向建筑:董功与徐千禾
董功
董功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获得伊利诺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其间作为交换学生在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交流学习。在美期间曾获2000年度Steedman Fellowship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2001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芝加哥分会学生主题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2002年度Malama Learning Center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等奖项。先后工作于美国芝加哥Solomon Cordwell Buenz & Associates、纽约 Richard Meier & Partners和Steven Holl Architects。在美七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从概念设计,方案设计直至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服务等一套系统的设计及设计管理经验。
董功在Steven Holl Architects工作期间,任理事,并负责管理该事务所在中国的当代MOMA和万科中心两个项目。当代MOMA位于北京东直门,建筑面积二十二万平方米,包含地源热泵、中水回收、辐射楼板、智能遮阳等生态节能措施。该项目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零零六年世界十大建筑。万科中心位于深圳特区大梅沙,其中包括万科地产集团总部办公楼,建筑面积十一万平方米,被授予美国绿色建筑标准LEED Platinum白金级。
徐千禾
徐千禾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为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纽约州注册建筑师,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 AP专业认证。
徐千禾在纽约期间曾先后任职于Eisenman Architects (埃森曼建筑师事务所)、Gwathmey Siegel & Associates (格瓦斯梅 斯格尔建筑师事务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贝聿铭 考伯 弗里德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和Thomas Phifer and Partners(汤玛斯•费佛建筑师事务所),曾参与负责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巴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美国联邦法等项目,内容涉及建筑及室内设计,十二年在美实践累积了全方位的设计与管理经验。
2010年,作为合伙人之一加入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作品:昆山有机农场系列-采摘亭
地理位置: 昆山,中国
业主: 昆山城市投资公司
建筑师:直向建筑事务所 Vector Architects
负责合伙人: 董功,徐千禾
项目建筑师: 徐风
项目顾问:王楠
结构: 钢结构
材料:铝制金属格栅,竹木条格栅,玻璃偏心轴旋转门,泡沫铝旋转门,现浇混凝土操作
台, 水磨石地面
面积: 150 m2
结构及水暖电专业配合设计:上海源规设计院
摄影:舒赫
设计周期: 09/2010-04/2011
建设周期:06/2011-02/2012

2010夏天,我们受业主之邀,在昆山的一处有机农场里设计一组小型公共建筑,包括会所,采摘亭,植物展房,和入口信息凉亭,目的是为未来在这里活动的人群提供休憩和餐饮的空间。2012年初,采摘亭成为这组系列建筑中第一座建成的房子.
项目场地位于昆山西郊巴城县境内,紧邻阳澄湖,现状是一片空旷的有机农田. 天,云,风,水, 土地,树木,这些单纯的自然元素构造出鲜明的场地特征.而我们的课题是建筑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介入到这片自然环境之中,与其相谐调,并最终塑造出一个新的,专属于这片土地的,有意义的空间场所.
水平
区别于我们身处的楼宇密布的现代城市景象, 昆山有机农场平坦开阔,天空和阳澄湖水相交而成的地平线在视野尽头绵延展开 -“水平”是农场给我们留下的强烈的第一印象,也是我们这组系列建筑中每一个单体希望回应的主题。采摘亭横向舒展的建筑形态呼应着场地的水平性,这种关系被漂浮的金属挑檐进一步强化,挑檐下方的区域成为建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过渡空间,使建筑和自然的边界不再生硬。在建筑内部,向远方水平延伸的挑檐将自然视野吸纳到建筑的空间中来。
轻和透明
“轻和透明”不是单纯的形式语言上的偏好,而是建筑应对这一片自然时所采取的策略。漂浮的水平银色金属格栅挑檐,为下方的空间制造不断变化着的光影,又在不同的时间微妙地映射着天空的颜色。竖向竹木格栅和玻璃墙面的组合, 让建筑的垂直界面象一层薄纱一样半透明,农场的景物和远方的天际线在其后方若隐若现。在天气宜人时,由玻璃旋转门组成的两道建筑外墙可以全部打开,此时建筑的内部空间将会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农场的自然气息之中.建筑空间地坪和周遭自然地面相切,仿佛是建筑和大地最轻微的触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