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雷姆•库哈斯曾对中国建筑师有过这样的评价——中国建筑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报酬设计了最多的作品。中国的建筑师数目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他们在五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设计了5倍的量,仅赚取十分之一的设计费。这相当于2500倍于一个美国建筑师的效率。
这番言论不仅可以说明中外建筑师在设计报酬上的差距,或许还能反映当时中国建筑界与国外建筑界的一些差异。

中国建筑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报酬设计了最多的作品
不过,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建筑的迅速发展,雷姆•库哈斯对中国建筑师以及中国建筑师代表的中国建筑界的这番言论恐怕就不再合适了。
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看来,21世纪的头10年,对于中国建筑界而言,是不可多得的10年。每年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系统评优活动的庄惟敏表示:“最近这10年是我们项目最多的10年。项目之多、水平之高、规模之大,还有建筑之复杂、影响力之巨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往前往后的10年可能都没有这样的发展态势。”
近几年,中国经历的几个大事件同时成为建筑界的盛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再早一点的国家大剧院,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一系列建筑伴随着盛会涌现出来。
庄惟敏说:“这几大事件综合起来,从很多作品和项目反映出来,造就了这10年中国的一个建筑奇迹。这10年是不可多得的10年,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之所以能在这10年出现如此之多、如此之好的建筑作品,正是缘于这10年中国建筑事务所的大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庄惟敏
2001年的统计年报显示,全国各类设计企业共计11338家,全国建筑设计院共计4327家。其中,国有独资企业3488家,占80.6%;其他所有制企业839家,占19.4%。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总数14667家,共有建筑设计企业4898家。
在4898家建筑设计企业中,国有企业1786家、集体企业170家、股份合作企业158家、联营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1941家、股份有限公司410家、私营企业365家、港澳台企业24家、外资企业21家、其他企业17家。
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建筑事务所不但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可谓百花齐放。除了传统的国营大设计院外,各种集体、私营、外资等设计公司、建筑事务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面对国内纷繁复杂、在各种制式下发展的建筑设计单位,我们可以大概将其划分为传统主流的建筑设计院、民营建筑事务所和境外建筑事务所3大阵营,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工作室或联合机构。
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这3大阵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同见证了如今中国建筑界繁荣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模式创办起来的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院,是计划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均属于体制内的国有独资设计企业。
随着境外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进入,以及中国本土建筑事务所的崛起,传统的大设计院(简称大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而,伴随着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完成了企业化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截至2008年底,国有建筑设计企业的数量为1786家,占总数的36.46%,而其他性质的占比达63.5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每一个10年中国的建筑界都会有大的变化。大院的机制、管理模式等与10年前相比,早已有所不同。体制内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无法解决,但大院也在改革,也在进步。他认为,无论是体制内的大院,还是体制外的民营建筑事务所,或者是进入中国的境外建筑事务所,事实上,都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服务市场的问题。

传统的大设计院(简称大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仍有一些体制外的设计企业无法相比的优势。不过,大院每年都有一定的产值要求,这样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给设计及创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这些年, 大院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很多建筑设计院内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很多鼓励建筑创新、鼓励设计人才崭露头角的体制性调整。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就非常鼓励建筑师个性化发展,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也较早地在大院内推行建筑工作室。因此,众多工作室在大院体制下纷纷成立,“一些大院的学术带头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室,这是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
工作室一般由一位主创建筑师带领其他建筑设计师工作,在创作方式、工作模式等方面与体制外的建筑事务所类似,自主性较强。比如,是否做商业项目,是否选择一定比例的中小型文化项目,是否做一些更有学术价值、更有意思的项目,如何与业主沟通等,都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可以自由选择。另外,大院设计师流动性相对较小,人员较为稳定。同时,它们还有很多资源,社会认同感更强一些,可以选择的机会也更多一些。
崔愷在2004年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设计团队由20多名年轻的建筑师组成。目前该工作室已成立7年多了,先后完成了山东广电中心、拉萨火车站、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敦煌博物馆、四川西昌文化艺术中心及火把广场、北京奥运会的演播塔、河南殷墟遗址历史博物馆等众多项目。其中,殷墟遗址历史博物馆获得了2007年的亚洲建协金奖。据悉,目前该工作室还在做北京中轴线上一个高达250米的瞭望塔项目。
据了解,包括崔愷工作室、李兴钢工作室、陈一峰工作室、张祺工作室、范重工作室、任庆英工作室在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目前已有6个专家工作室和几十个不同专业的设计研究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目前也有马国馨工作室、胡越工作室、何玉如工作室等20多个独立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