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营区跨越崇德路、翠华路自行车道桥梁工程

左营区跨越崇德路、翠华路自行车道桥梁工程

左营区跨越崇德路、翠华路自行车道桥梁工程
个案介绍
1.计划缘由:
随着高雄市区都市结构改变以及市政府对都市内工业区之再开发利用、港区都市空间重新规划、都市水域成功整治经验、高雄捷运通车等种种因素;使得整个高雄市的都市风貌大为不同,也使得市民与游客对都市空间的印象和期许与从前不同。台湾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时代,民众的一般生活水平接近已开发国家,对于游憩、休闲、生态、健康、永续的环境之需求,更日益凸显。有鉴于此,高雄市政府近年来配合都市的发展与更新,不断推动都市环境的改造。本计划即配合市政府的一系列建设,选定左营区的莲池潭旁边为基地,新设立供行人及自行车使用的专用桥梁,希望能带给该地区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提供民众更优质的休闲空间。
2.背景说明:
计划区周边地区主要联外道路系统,在南北向有基地东侧之翠华路、西侧之环潭路;在东西向则有明潭路及新庄仔路。交通网络错综、车流量大,自行车及行人穿越道路及为险峻,高雄市政府特设立供行人及自行车使用的专用桥梁,提升友善动线并带给民众安全舒适的空间。
3.规划设计:
于莲池潭端设置休憩平台及造型结构柱悬吊墙面,于植物园端则以造型柱从下方支撑桥梁结构,并于桥面转弯处设置数个出挑至树丛间之长型休憩平台。造型翼板从中央圆型梁出挑支撑上方桥板。
4.理念说明:
人行游憩路线连系及休闲场域围塑
本案基地一侧为莲池潭风景区,一侧跨越翠华路连接原生植物园,两区皆为民众日常休闲及游客游憩之景点。在高雄市政府规划之“爱河连接莲池潭自行车道系统”中,两者更是前后串联之重点站。但目前莲池潭连接至原生植物园之人行动线需经过车流量庞大之翠华崇德路口,缺乏舒适的连结,导致两区休闲人流无法连贯。
陆桥将扮演两休闲区域之重要联系,串联两区人行动线。
作为游憩路线的一环,陆桥将不只满足单纯的串联动线机能,利用桥面高低变化创造更多元的活动机会,或慢跑或散步,或坐或卧,创造新的休闲节点。
局部的顶棚设置并结合喷雾系统,降低白天桥面温度,创造宜人的停留环境。
景观潜力开发及特色地标的创造
莲池潭为高雄市重要观光景点,人文及自然景观兼具;原生植物园则充满绿意生机,两区段原本之景观条件即相当优厚。但陆桥提供机会让人得以从高处俯望,由不同角度观看美景,并可同时欣赏到两地不同个性的风貌。再则翠华路沿侧景观相较下显得单调,快速车行时难以领略两侧景区之美,需要醒目之特色地标来吸引目光。
陆桥上配置可停留观景区域,供行人休憩。
结合莲池想象,将顶棚造型设计如荷叶;夜晚时搭配底座造型、喷雾系统及灯光照明,空中花园处将像一朵浮在树林端的云。
复育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廊道”
高雄市政府一直以打造“生态永续城市”为努力目标,从内惟埤美术园区、原生植物园、爱河沿岸景观亲水工程到左营洲仔湿地公园的完成,陆续改造城市的蓝带与绿带。左营原生植物园、莲池潭风景区及大小龟山的植栽绿地皆为高雄都会区里重要的生物栖地,惟两侧生态联系遭翠华路从中截断,降低生物迁徙的机会。
将陆桥视为栖地环境的垂直延伸,创造一“立体植物公园”。
将立体植物公园概念点状配置于陆桥沿线,创造水平向生物走廊。
与自然共生─eco-friendly绿色概念的实践
原生植物园为覆育自然的重要场域,新建人造物应当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部分桥面及顶棚适当开洞供地面层植栽攀爬而上,将地面绿意带至空中,并同时让阳光得以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