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深圳市高新技术园区
发布时间: 2012-12-11   来源:网友天生TY投稿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布局

一、高新技术园区的空间构成

深圳高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始建于1996年9月。园区内重点发展产业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 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园区与清华大学创办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了深港产学研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及俄罗斯、乌克兰的8所院校,创办了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37所知名院校共同创办了深圳“虚拟大学”园。培养有效人才、有效技术,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另外园区内还布置了居住、商业等用地,满足在此就业的人员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

二、高新技术园区的规模 

从国外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高技术区的规模不宜太大,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本身也并不要求过大的用地,接近市场是它们的一个重要区位取向,所以一般认为,高新技术园区的规模不宜大过10平方公里,深圳园区的规划面积是11.5平方公里,所以说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不同的用地需求。

三、高新技术园区的用地比例

高新区总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2.8平方公里(含后海路以南填海区),交通道路用地3.3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及其他用地5.4 平方公里。 目前,高新区已开发建成的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划而未建的土地面积 1.3平方公里,未划未建的空地3.7平方公里。

四、高新技术园区的布局特点

  (一)以深南大道和科苑路作为贯穿整个高新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重要景观轴线,两侧辅以相应绿化带。深南大道沿线,按照深南大道街景设计的要求,将正大康地公司现饲料厂用地和东片的未建用地作为政府预留控制用地,以满足高新区的长远发展需要。在工业区、生活配套区布置若干绿心,在科苑路与滨海大道交汇处的西北方向布置公园绿地,点、线、面相结合,以保持高新区的整体清新雅致与盎然生机。

  (二)在地域布局上,本着“大分散、小集中,分清层次、区别对待”的原则, 形成如下地域功能布局:

  1.北区:配合市府高新办与国土局对北区西片(第五工业区)的清理,进行局部的功能调整。规划该区工业用地以安置大型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该区东片则安排生活居住与综合服务功能地块。

  2.中区:逐渐发展成为以新材料、计算机、生物医药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留科技工业园原有的用地格局,重点在于改造一部分传统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用地比例。并对正大康地的用地改性,对麻雀岭工业区进行改造。

  3.南区:是未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也是全区的管理、会展、金融等综合功能服务中心,包括深圳大学、南区北片及后海路以南的南区南片三部分。深圳大学为培养人才、从事科研开发的基地,与其他科研机构(含技术培训、研究开发、产品试制)一道,共同构成对高新区的强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三)以深圳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及规划新增的教育科研用地为依托,在南区的西北部形成教育科研组团,为整个高新区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四)高新区服务管理中心分成一大三小共四处,布局在临近科苑路、深南大道的位置。其中三个规模较小的管理服务中心,分别为北、中、南三区服务。后海路南与科苑路相交处的管理服务中心,内含金融、会展、行政管理、孵化试制等功能,面向整个高新区服务。

(五)居住用地结合现状,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境优美”的原则,分四片成组团式布局于高新区。分别为北区东片松坪山住宅区、中区中片科技工业园住宅区、中区西南片正大康地住宅区、南区科苑路东片住宅区。每个住宅区都与临近工业区成组配置,以尽量减少高新区内部上、下班人流。

责任编辑: El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