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公墓园,按照逝者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一排一排的墓在山坡上向上排列,中间是一个逐级而上的台阶。“真的在这里吗?”“怎么找?”,一边疑问着,一边开始探寻……“在这里!”,有人发现了!我赶紧跑过去,就在离入口不远的一级平台上,在标志有字母J的右侧的那一排(应该是柯布原名的首字母),确实是柯布的墓,无比真实。
这不是独立的墓,而是与旁边的毫不知名的普通人的墓紧紧挨在一起,如不是专门寻找,谁也不会注意到它。一块方形的混凝土框,L形的实混凝土板与砂土和杂草形成的U形咬合。混凝土板上是两个极为简单的混凝土的几何体,左侧倾斜的立方体是柯布的墓碑,一块涂有红黄蓝白颜色的光滑的陶板嵌在体块中,倾斜的角度很适合人观看的视线,上面显然是柯布手书的文字。仔细看会发现这像是一幅大海和天空的画,如同夕阳的景象,中央的黑线则是地平线,线上是柯布的名字和生卒日期,而线下是她的妻子伊凡娜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右侧的圆柱形墓碑没有文字,应该是他的妻子伊凡娜的墓碑,如同一个圆形的花盆,上面种着貌似芦荟的绿色植物,这植物的样子依然和我记忆中的照片上的一样——伊凡娜早于柯布7年就已离开人世,那植物也许是她的最爱。
站在柯布的墓前,不远处的山下是蔚蓝的地中海——柯布的墓实际上是背对大海的,而瞻仰的人则是面朝大海。这就是柯布的墓,朴素之极,朴素得让人震撼不已。在地中海强烈阳光下的纯粹的几何体,没有任何矫饰,如同他的每一座建筑,而柯布的遗体就在下面,你仿佛可以看见柯布的灵魂,在与你对话。这是我所见过和知道的最令人难忘的墓,你难以想象那个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那个曾度过波澜壮阔的一生并影响世界的人,就埋葬在这里,这小小的方寸之地,无声无息。

当我蹲下来,仔细的观看墓碑上的文字时,惊奇的发现,在混凝土的底板左下角,有一颗小小的贝壳状的小坑!应该是浇注混凝土时有意为之,留下了贝壳的痕迹。在朗香教堂东侧的混凝土门上,我也发现了这小小的贝壳的凹坑。这是柯布的“图腾”吗?他曾在去世前一个月所写的《唯有思想可以流传中》中写道“看,那水面……看,那蔚蓝,它孕育着人类将行的所有的善……毕竟,作为终结,一切都将归于大海……”。这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归宿,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设计,而且是早已设计好了的!我想象着他在平静的设计自己的墓碑时,一定是很肯定的选择了一枚小小的贝壳为伴,可能这枚贝壳就拾于下面的海滩,已被他把玩了很久;也许代表了对另一个人的爱恋,但无法表达,只能以此寄托?谁也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但无疑这是从柯布最为隐秘的内心世界中透出的一丝光亮。
柯布虽然有自己的信仰,但他并不是宗教的信徒,所以,我们并没有期待找到十字架。但在柯布和伊凡娜的墓碑之间,在阳光和阴影之间,镶嵌着一枚小小的青铜十字架。有人说,这是伊万娜的,因为伊凡娜是天主教徒。伊凡娜是柯布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妻子。
柯布最伟大的作品,其实是他的一生。他设计了他的一生。这个人的一生如此丰富,并对人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人生终点的墓地,也可看作是他一生的写照。柯布一生都在用简洁诠释复杂,用朴素表达高贵,从生活中提炼和萃取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耗尽一生将把物质转化为精神作为自己的使命。

当我们离开墓园的大门,我突然发现随身带着的一瓶水可能忘在柯布的墓地旁了,赶快又回去寻找。水在柯布墓碑前的地上。我一个人,站在那里,这是柯布的墓,而我,一个不远万里来自遥远东方的建筑师,38岁,现在,在柯布离世已近半世纪之后,来到这里,站在他的墓前。地中海强烈的阳光照着我,汗水早已湿透衬衫,远处是宝石般蔚蓝的大海,周围一片宁静,没有一丝风,无尽的蝉叫仿佛也停止了,我甚至听见自己的心跳,突然泪水涌上来。
我曾无数次想象自己有一天会来到他的墓前,而现在,这种真实竟然给我一种虚幻之感。这里是这位伟人一生的终点,而任何人也将最终走向终点,这个宿命谁也无法逃脱。但,人可以选择死亡的方式。据说柯布是在马丁岬的海边游泳时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但我更愿意相信,他认为自己已完成使命,早已计划好了自己终于大海的告别方式。我想象着那一天,1965年盛夏的那一天,正午,阳光和今天一样强烈而耀眼,马丁岬的海面如天堂般蔚蓝,天际之间弥漫着白色的光芒。柯布光着上身,迎着阳光,一步一步走向大海深处,没有一丝犹豫,直至消失在大海里……“一切都将归于大海”,这是他自己的仪式,也符合他的祖先——清洁派教徒的生命信条。
直至离开很远,才蓦地想起忘了在柯布墓前献一束花,哪怕只是在路旁摘的一朵小花。
希望柯布能原谅。

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