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接触的住宅项目,很多甲方都希望通过面砖的使用来提升项目档次。我在塘沽的一个项目,本来是一个明代的小镇,结果全部夷为平地,然后再拆掉重建。甲方并不希望把这个重建项目做成很明显的房地产项目,做成一个有历史感的项目,希望把墙做成有“陈旧”感觉的。当然也有新的面砖,当然,为了衬托旧墙,还要在旁边做一些细腻一些的墙,于是我就希望通过涂料来完成。但甲方觉得档次不够,而一些墙面挂板成本很高,最后还是选择了涂料。但是所有使用涂料的项目都会存在问题,就是它的耐脏性。我接触的一些涂料厂商,谈到纳米等技术,说是灰尘落在上面会分解。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是脏的。尤其是现在各个城市的污染都很严重,只要是浅一些的颜色,都会显得很脏,耐脏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爆裂,这可能和施工和建筑的构造有关,对然很多产品加入了纤维等配料,但几年过后也会裂的。
当然还有成本的问题,为什么国外的建筑显得很干净?因为他们在建筑上使用涂料的频率很高,隔一段时间就会刷一次。而我们的建筑直到脏得无法再看下去了,才会粉刷一次。

地域色彩
涂料是色彩的载体,现在色彩在建筑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很多都是“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能被称为是“画龙点睛”的就不错了。因为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大家都直到,但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把它说出来。所以大家对涂料的颜色没有过多的重视,讨论的过多的还是技术层面。我们应该从宜居和生态的角度讨论色彩的效果。对于城市而言,要做到宜居,色彩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现在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把我国的一些宜居城市的色彩提取出来,这一套颜色可以成为这个城市的生态色彩。由于现在已经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以前的美学可能只考虑到形式美、比例美,现在提出的一种新的美学,叫做生态美学,意思是美不仅体现在人的层面,而是生态的一个整体。所以对城市色彩的评价也可以扩展一下。
我要研究的是将宜居城市的色彩找到,然后找到和这个城市的建筑色彩之间的关系,看看是否一致。宜居城市会有一些自然色彩,然后再看这些色彩和建筑的关系。尤其是开发强度较高的区域,看看这些建筑的色彩是否在城市色彩的范围内,虽然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但在宜居城市一定不是这样的,即使是容积率很高的地方,很密的建筑群里,所用的色彩也会是自然的色彩,和整个城市的色彩是契合的。找到这种规律后,就会塑造出一个生态的城市。
我觉得如果涂料厂商能够从色彩效果上做更多的研究,而回避一些产品技术方面的弱点,我觉得可能会好些。因为我觉得涂料在技术方面是存在一些瓶颈的。我认识的一位法国色彩学者,研究出了地域色彩学理论,他以前就是一家涂料厂商的技术总监,这个厂商要向整个法国销售涂料,于是我的这位朋友就派公司的技术人员去调研各地市场,调查各个地方的人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涂料,他们是从色彩角度切入市场的,而不是抗裂、耐脏等角度。通过调研各地的自然、人文的赛才,分析、整理之后,提出了适合各个地区的色彩,让厂家去生产、投放。销售效果很好。后来这个学者意识到色彩和地域的关系很大,于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地域色彩学的理论。这个理论应该是很有前景的只是我们这里还没有意识到。

马赛的色彩
有些城市的色彩不好,不是因为涂料的质量不好,而是没有认真研究整个城市的色彩体系。我觉得现在的涂料行业很难做的,被甲方认为是低档次的东西。其实在国外,很多高档项目都是使用涂料的,只是我们当前的产品质量还没有达到要求。另外就是投入问题,反复粉刷的频率不够,开发商很多都喜欢用面砖。我觉得涂料企业还是要多进行研发工作,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研发出合适的产品。
|